再说超人和蜘蛛侠的掩护身份是记者,就有点老了。有一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多少有点离经叛道又喜欢快意恩仇的昆汀•塔伦蒂诺,把金棕榈奖杯给了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作为导演的迈克尔•摩尔,显然很像一位记者,一个不停采访人和事,试图揭露一些真相的人。确实,起码很多纪录片导演,都像一位记者,连隔壁韩国导演也拍出过声援自家记者的纪录片,豆瓣评分还是惊人的9.3分。又到记者节,也不知道多少人记得11月8日是记者节,但好在媒体行业和记者职业,在电影里也是多姿多彩的,譬如格里高利•派克,能在罗马邂逅公主,譬如《公民凯恩》,故事主角就是报业大亨,而电影本身的叙事和运镜,也是世界电影史里教科书般的存在。
《罗马假日》让人艳羡的娱记
《消失的爱人》里消失的媒介
《罗马假日》已经被赋予了梦幻色彩,就像《卡萨布兰卡》里的爱情。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女主安妮,她是公主,但是她也有着同龄人简单的爱好。换一个角度说,她就是聚光灯下的明星,除了各种通告,她喜欢一个人骑着摩托载着她逛遍罗马城的大街小巷。也就是说,故事的男主乔,这位记者也就是娱乐记者的前辈。格里高利•派克的初心是通过偷拍公主的生活照获得名和利的双收,但是短短的假日相处中,他却爱上了这位公主。当然,相遇相知,至于到底有没有相爱,就不好说了。但可能好就好在没有明确的爱情,那股子童话味,让它注定没有续集和下文。
你可能说,《消失的爱人》和媒体记者有什么关系,就像《罗马假日》里格里高利•派克的身份也只是一个背景。《消失的爱人》面上说的是婚姻的陷落,夫妻间的折磨和审判,但是大卫•芬奇在影片中也加入了对于媒体的指摘,正是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和揣测报道推动着夫妻两人恩怨纠葛剧情的发展。它可能让真相越来越清晰,也可能让真相越来越模糊。
《聚焦》的节奏和把控能力
《华盛顿邮报》的四平八稳
好吧,至今回想起这部2016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还是会有一点想要克制又难以克制的激动。一个媒体从业者,职业生涯里有过这样的高光时刻,好像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影片讲述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名为“聚焦”的专栏,小组的成员记者合力披露丑闻。一切都是经典流程,采访受害者,查阅资料,层层寻觅确定真相。最重要的是,影片表达非常克制,没有煽情没有卖惨,没有渲染任何一个所谓高光时刻。影片的故事原型曾获得过获得“普利策奖”的相关报道,普利策奖也相当于新闻报道界的诺贝尔奖了。印象最深的,当然还包括群像表演,就像这张海报,完美诠释了影片沉稳、深刻的气质。
四平八稳的《华盛顿邮报》,该片汇聚了毫无疑问的好莱坞“三巨头”,导演斯皮尔伯格,男女主分别是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聚焦》一样,电影取材自真实历史,梅姨饰演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可以说这份报纸在全球也是顶尖的媒体巨头,完全得益于被称为“美国报业第一夫人”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她和汤姆汉克斯的角色,一起做了两件事,改变了华盛顿邮报的地位:揭露美国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的“绝密文件”,另一个便是报道“水门事件”。稳,但是就像开头说的,四平八稳。
《恐怖直播》一个人的表演
《夜行者》危险的道德边缘
韩国电影这些年的迅猛起飞有目共睹,河正宇可以说是演员排头兵之一。《恐怖直播》虽然名为恐怖,但却是通过新闻直播的形式报道个人恐袭事件。甚至后来变成了所谓的体验式报道。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是河正宇的个人演技秀,再也不要把韩国编剧的能力停留在几百集家长里短没完没了和典型韩剧的车祸绝症和无脑。当连环袭击变得逐渐失控,作为媒体人的河正宇的“介入”越来越深,21亿元的补偿金要求和总统道歉,走向非常不亚洲。当然,片中尹英华(河正宇饰演)的前妻作为一名外景记者,在片中也算是半个“战地记者”,还是能看到这个行业的闪光之处。
一个记者,没有好线索怎么办?不要觉得杰克•吉伦哈尔的《夜行者》是在胡扯,他其实代表了很多媒体人的焦虑,当然,这种极端做法非常不可取。你可以说,吉伦哈尔的角色,本身就是一个骗子,他发现了专门抓拍悲惨事件的高回报。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职业困境的,就像那张很多人知道的秃鹫和小孩的照片,但是杰克吉伦哈尔的角色走得更深,《夜行者》有两种,一种是被认为邪恶的,一种是声称正义的。其实电影里的吉伦哈尔没有亲手杀人,但我们似乎可以认定,面对诱惑和考验,他已经泯灭了良知。所以有人说,他是吃“人血馒头”的,这个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所以说,职业操守和德性,各行各业都是重要的,不能不当回事。
《公民凯恩》的“玫瑰花蕾”
大卫戈尔悬而未决的一生
上个世纪40年代的电影,在很多人的口水战里,到底是《教父》更伟大还是《公民凯恩》更伟大,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争论。但是在这个判断之前加上一个定语——“电影专业”,好像《公民凯恩》因为其蒙太奇手法和叙事技巧,以及镜头语言的丰富隐喻和内涵,而成为电影学院教材的重要一章。这也涉及奥森•威尔斯的伟大,以至于2020年大卫•芬奇专门拍了一部《曼克》来解释这个电影剧本包括好莱坞大厂牌的前世今生,以这个侧面描写来映证这部电影的重要性。其实某种意义上,《曼克》的剪辑和叙事方式,就像是在致敬《公民凯恩》本身。但是我觉得,如果只是以蒙太奇等拍摄技术的运用来标榜,倒不见得多有说服力,毕竟还有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通过以凯恩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玫瑰花蕾”为线索,通过一位青年记者与6名与凯恩相关人士的谈话,拼凑和讲述出了凯恩传奇的一生。没错,是一次人生拼图。而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一代报业大亨呢喃的“玫瑰花蕾”,私下以为这是一个疯狂攫取爱与关注的聚光灯下的报业枭雄,内心缺失的一块拼图,有人说它是童年雪地里的童车,有人说是他一生都缺少的爱,以诗的意象来说,它应该是一块语义含糊的拼图,是每个野心勃勃的风尘仆仆的人生里丢失的一块拼图。如果更八卦的说,《教父》海报里,撸猫的教父,胸前口袋里也插着一朵同样语义蘑菇的拼图。
《大卫.戈尔的一生》再现了凯文•史派西的演技,大卫戈尔用犯罪来实践自己捍卫人权的目标,甚至不惜以生命献祭所谓理想。而女记者本人似乎有“被人当枪使”的嫌疑,凯特•温斯莱特所饰演的纽约新闻杂志记者在短短三天的接触中,抽丝剥茧地发现了这场死刑,其实是一个阴谋,一个自导自演的难以言说的阴谋。凯文•史派西自然不消多说,作为被误以为是以花瓶和偶像出道的凯特•温斯莱特,在这部片子里再次证明,哪怕早期的《理智与情感》,以及从泰坦尼克号下来之后的每一次选择,这个英国女演员都是当之无愧的演技派。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张大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