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娱新闻 »

《黄梅戏严凤英严派表演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开课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6月6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黄梅戏严凤英严派表演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在合肥举行开课典礼。

为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受到各界高度关注。黄梅戏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受欢迎和喜爱的戏曲剧种,有着众多的从业人员与庞大的受众群体。黄梅戏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正式走进城市,于二十世纪50年代奇迹般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形成“一度梅开”的繁荣景象,其中,代表性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和王少舫等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家功不可没。

一代宗师严凤英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其代表剧目为《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辞店》《夫妻观灯》和《江姐》等,她的表演艺术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传唱。进入新时代,黄梅戏表演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是戏曲表演角儿的需要;第二是黄梅戏表演人才的需要;第三是黄梅戏旦角特色人才传承的需要。严凤英为黄梅戏出新、变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吐字自如清晰,唱腔朴实圆润,表演质朴细腻,藏技于戏,外化自然,其声腔韵味醇厚,犹如田园之歌,又如山野的风,同时注重从人物情感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独特艺术魅力。严凤英表演艺术是黄梅戏弥足珍贵的旦角财富和艺术瑰宝,亟待培养传承。

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黄梅戏严凤英严派表演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是来自全国的戏剧戏曲专家、严派弟子传人、黄梅戏表演专家和黄梅戏表导演实践与教科研专业教师等。该项目依托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承办。

当天安排了开课典礼和开课首课两个环节。开课典礼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张云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指出,这对黄梅戏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期监督组专家,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表示,这是黄梅戏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为黄梅戏剧种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李燕然

编辑 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