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造梦之家,奖项是个游戏。不然你就告诉我,《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这么深刻的电影,为什么和确实轻松的《瞬息全宇宙》一起被列在“音乐喜剧类”里面。
虽然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并且看着世界电影大融合变老的一代人,你要让我去说杨紫琼,闯进脑海的一个词无非就是两个字:打女。甚至于你让我单独列出一个打女名单,杨紫琼也不会是第一位的人选,在她前面可能会有:胡慧中,米拉乔沃维奇,以及一个莫名其妙的在香港发展演艺事业的日本籍女演员的名字——大岛由加利。
英国皇家舞蹈学院,马来西亚小姐。这些履历都写在上个世纪我出生没多久之后。我是真的记不住,成龙大哥的警察故事里,主“打”的是杨紫琼,潜意识里我一直以为是另一个最终打开了格局的实力派女艺人张曼玉。虽然是华人女星,但杨紫琼依然是华语电影人的代表,当007拓展中国市场的时候,宣传的噱头是“第一位不穿比基尼的邦女郎”。
第一位不穿比基尼的邦女郎,其实是一种宣言,这句话似乎能和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挂钩,和嫁入豪门挂钩,有一种和马来西亚小姐撇清关系的努力,并因此和真正的娱乐圈拉开距离。换句话说,杨紫琼是有点态度的。和最终选择直播带货的艺能界人士略有不同。你在百度百科里看到的杨紫琼,是各种荣誉勋章册封。而且我只认得两个拿督,一个是杨紫琼,一个是李宗伟——文体不分家。
很尴尬,除了《卧虎藏龙》和《瞬息全宇宙》。我记得的杨紫琼主演的电影只有两部,烂到令人发指的《天脉传奇》,和完全打酱油的《尚气与十环传奇》。你很难说,《瞬息全宇宙》里的接纳了女儿的妈,比站在李慕白身旁的俞秀莲更让人印象深刻吧,这个举重若轻的江湖儿女,以最轻的力量碾压了同组的更用力的章子怡和郑佩佩。说着说着,感觉就回到昨天纪念何平导演的概念里了,《卧虎藏龙》成了杨紫琼的“孤篇”。
对于杨紫琼来说,《瞬息全宇宙》不仅仅是跟上了“平行宇宙”的潮流,而是它其实很大程度上让杨紫琼“去打女化”,成为一个普通的异国谋生的并不容易的母亲。在金球奖更具平衡性质的“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这个奖项上,即便你疫情这几年没怎么刷过片,也知道《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是更先进和更有话题性的电影,但是每一个奖项确实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起码,杨紫琼会说:闭嘴!我会揍你的。这可不就call back了去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威尔史密斯出人意料的一记大耳光。
别叫我是打女,不然我会揍你。
这就是人生的悖论。谁能想到,杨紫琼这种典型非得奖体质的女演员,在快到63岁的时候,拿到了又一个大奖。俞秀莲带给她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和伊芙琳带给她的金球奖,两个具有生活感的女人。谁会记得《007:明日帝国》里的邦女郎呢。杨紫琼的艺能人生,就像治愈的《瞬息全宇宙》,有一点非超级英雄的亲切。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影迷或者粉丝,我们只是生活在杨紫琼作为女明星的这个宇宙里。更进一步说,我们远观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而平行宇宙里其他的你自己,也拼尽全力成为全部的你的一部分。
一杯敬杨紫琼,一杯敬你自己。上点价值的千字文结尾,就会回溯高性价比平行世界的往事,然后这么写:哪怕做一个努力改变命运的奔跑的罗拉。(蒋楠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