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文娱新闻 »

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肥上演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如果你暂时不能走进故宫,就让故宫走近你!”7月14-16日,由故宫博物院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连续三天在安徽大剧院精彩上演。广大市民可以不出合肥“游”故宫,以文物之名,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开启一场关于爱、传承和成长的探索之旅。

甪端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够日行一万里夜走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了解不同文化,是聪明、开放、睿智的形象化身。《甪端》是故宫博物院与艺瑞奇国际文化联合出品的首部原创儿童剧,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围绕如何创新文物传承方式,讲述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员,以及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和孙子高小端之间有趣又感人的故事。

该剧以儿童视角创作故事情节,通过沉浸式舞美影像、裸眼3D等前沿科技打造出华丽震撼的舞台,营造炫酷的建筑结构与空间,深情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备受关注,引发热议。同时,该剧通过跨越时空的人与文物的对话,通过“童言童语”揭示过去与未来、时间和生命的深刻主题,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珍贵的“文化种子”。

此次《甪端》来合肥演出,着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甪端》引进到科技之城合肥,给安徽的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献上一道暑期文化大餐。本次演出得到了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团省委及省教科文卫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据了解,自2023年3月起,小神兽《甪端》开启了全国巡演之旅,是在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功巡演之后,首次来到合肥,上演时间为3天。

金勇在戏中饰演老高,一个认真执着的工作40多年的文物工作者,从满头乌发到即将退休,“他退休不退岗,跟文物们建立很深的感情,也说出了那句经典——子子孙孙永宝用。文物要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我们一样看到更多大手拉小手走进故宫的人。”李幽优在剧中饰演的是一个人类小孩、文博人的后代高小端,从对历史人物不理解,到通过跟任人物建立感情而改变观念,了解爷爷作为坚守者的辛苦。“我觉得看这部戏,就是和文物建立感情的过程,可以了解到文物的历史背景,看到文物特点的展现,希望通过表演可以让观众和文物以及传统文化建立连接。”

戏中“平复帖”的扮演者程孚是安徽老乡,他的造型是拟人化的字帖,“这是非常奇妙奇幻的独有魅力的戏,平复帖被设计成书生秀才形象,说话是文言范儿,同时又拥抱信息时代。非常激动来到家乡演出,安徽非常有文化底蕴,希望这部戏能够把安徽和北京文化碰撞对接。希望文物也能跟上时代,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喜欢上历史,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文物,爱上文物。”

在出品人钟碧珍看来,《甪端》这部音乐儿童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使者,“文物是冷冰冰的,没有互动,但是从孩子的视角来做这部戏,文物活起来有性格,这是一种历史文物和文化的启蒙,让孩子们真正对文物产生兴趣,把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心中。”钟碧珍表示,希望用现代的科技的戏剧的方式,打造一场视听盛宴,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7月14日晚,《甪端》首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收获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喜爱。省城合肥的朱豫秋女士带着两个孩子观看了演出,她表示,作为家长,自己首先深受震撼,“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欢乐多多。已经要求我暑假带他们去北京,到故宫博物院,我觉得一部优秀的剧目,就可以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种子。真是收获颇多。”记者了解到,本场演出,还从池州市大山里接来了50位儿童坐最好的座位观看了演出,实现了孩子们今年暑期到剧场看故宫《甪端》,计划明年暑期到北京看北京游故宫。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彭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