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让我评价诺兰的电影,智商余额不足。
今天万达影城联合IMAX在合肥举行了《奥本海默》特别观影活动,正经说,我这是三刷《奥本海默》了,虽然有点不好意思说,但是我确实看过琼的衣服没有被P上去的版本,只不过那个版本的字幕可能是机器翻译的,Doctor Oppenheimer一会翻译成奥本海默博士,一会翻译成奥本海默医生。好像暗示奥本海默是个天才,也是个病友。当然看盗版和不打码这点破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现在的招牌是“传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口碑巨制《奥本海默》正在热映”,凭借非线性叙事和时空游戏,诺兰导演就成了传奇,虽然客观说,因为过于强烈和浓郁的个人风格,以及略显偏商业的故事类型,其实诺兰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基本没什么斩获,即便是《奥本海默》也一样被不喜欢的人diss配乐和《敦刻尔克》一样喧宾夺主,但《奥本海默》在豆瓣斩的评分确实从8.6到8.7到8.8直到现在定格在8.9分的高分,一部历史传记电影,基本封神了。
老实讲,今年暑期档真心是佳作不断,而我觉得尤为感人的是,今年暑期档基本没有3D电影,但不是因为我是个近视眼,觉得没有多卡一副眼镜而显得特别友好,因为老实讲这些年的3D基本都是噱头,是酱香拿铁,多多少少背离了咖啡的本质,当然说这话的时候你得端一杯加浓美式,去冰去奶去糖。但是更大更清晰的屏幕、更艳丽的色彩和更震撼的音效,是正经事。偌大影厅的影厅和全神贯注的观众,有一段时间,我不允许自己错过IMAX影厅的片头倒计时,“是观看一部电影,还是置身其中”,我觉得这个片头的3D效果超越了所有具体的3D电影,而大大大大大大大,可能是流媒体时代,电影院最根本的价值。
别不信,诺兰用IMAX摄影机拍了6部胶片电影,怎么说呢,侯孝贤和王家卫对胶片也有点痴迷,不过诺兰用了更大的机器。说起来是玄学,李安追求120帧让你看到威尔史密斯的青春期痘痕,诺兰用IMAX胶片让你看到更大的画幅。
想想十几年前,合肥没有一家IMAX影厅让你去看《阿凡达》,很多影院还没盖好就开始说自己有3D眼镜,2009年被称为3D电影元年,现在2023年,我个人觉得,依然可以说它是元年。但是这些年,擎天柱、哥斯拉、环太平洋的机甲、金刚乃至流浪的地球和巨石强森,都已经可以在IMAX厅里顶天立地了。就说《奥本海默》开场和结尾,基里安·墨菲的大脸特写,那是真大,对得起“普罗米修斯”的名头,IMAX银幕功不可没。连我们办公室的姐姐都感叹,看完IMAX版《奥本海默》,尤其是跺地板的声音,让自己的脑瓜子至今还嗡嗡的像喝了两杯酱香拿铁。
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评价诺兰的电影,我看了三遍也才大概弄明白,黑白交替的讲述里,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到底见了几次,过于密集的对话信息和海量的人物,我看了三遍才弄清楚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哪个人和杨振宁、李政道以及吴健雄是有关系的。就这,我还下单了《奥本海默》电影的原著,那本拿了普利策奖的传记。为什么说诺兰牛,因为回头想想,上个世纪,除了原子弹、量子理论,好像也就心理学成为显学值得说道说道,反正这些年能成为我一个成年人梦魇的影像,只有:奥斯维辛、切尔诺贝利和《咒怨》。要不电影上映的时候,福岛核电站也不会如此醒目地成为电影的侧面描写。
换句话说,拍《奥本海默》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而《奥本海默》的故事又讲得那么扎实,看着很简单,看着又很复杂;看着很主流,看着又很非主流。就像马特达蒙在电影里说,优秀这个词对于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来说,并不算特别的褒奖之词。关于传记电影,伟大的表演是什么样的,我确实也说不清,譬如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我的左脚》和《林肯》,譬如本金斯基的《甘地传》,譬如拉米·马雷克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尤其是同为天才大脑系列的譬如:拉塞尔克劳的《美丽心灵》、雷德梅恩的《万物理论》和康伯巴奇的《模仿游戏》,基里安·墨菲的表现我觉得,也许不如前两者,但是比图灵的故事不差。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是肯定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浓度,对于奥斯卡影帝来说,其实足够了。
相信铁娘子和丘吉尔,也会同意。其实我最主要是想推荐大家看一遍IMAX版《奥本海默》,贵10块钱,但可能确实会影响你对一部电影的基本评价,以及基里安·墨菲居然演过《冥王星早餐》,雷德梅恩的《丹麦女孩》看过吧,难怪诺兰看出来小伙子是影帝的胚子,其实,基里安·墨菲之前已经演了5部诺兰导演的电影。(蒋楠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