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合肥市包河区淝河片区综合改造,是淝河镇居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从去年启动改造之时,淝河片区便定下了“一年大突破、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今年是淝河片区综合改造的关键之年,城中村改造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生态环境加速修复……淝河片区正迈开脚步,向着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出发。
拆建同行 群众利益得保障
去年6月,葛大店的张冉搬出住了三年的城中村,重新找了住处。张冉说,收到搬迁通知后,他立即开始找房子,“因为很多人都要搬,刚开始还担心没有房源。”很快,张冉在附近一个安置点租到了新房子,上班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从一开始,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就提出镇村群众“同受益、得实惠”。“拆建同行,既能保障片区改造的进度,也能保障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淝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实行“整片拆迁、分区推进”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扬长避短、效益倍增。这也是合肥大建设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在实施片区改造的同时,淝河镇还加大对回迁安置小区和民生事业的投入,保障安置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权益。今年,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将优先实施各复建点的征迁及土地交付,确保各复建点顺利启动建设。葛大店龙川雅居等复建点将在今年完成回迁安置工作。同时,龙川雅居复建点的配套幼儿园将办成一个18个班规模的公办园,今年秋季开园招生。在龙川雅居复建点旁边还将新建一所优质资源的小学,去年底已经开工建设,将于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新的淝河卫生服务中心也于去年底建成运营。这些配套设施的建成,实现了回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愿望。
治理环境 百姓生活充满绿色
水和绿是淝河片区最丰富的资源,也是未来城市最宝贵、最稀缺的生态元素。在片区范围内,绿地、公园、景观廊道和水岸资源占三分之一左右。
这两年,淝河镇政府已经着手治污增绿,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关镇河下游湿地景观初显,建成淝河生态公园一期,形成“会呼吸的绿飘带”,新建了11处绿化游园等等。去年片区改造启动后,绿色港湾、关镇佳园小区的污水改造工程先后完成,还清理了区域内5000余米长渠道的杂草、杂物、漂浮物,还对环巢湖淹没区绿化进行补植等。
“现在晚上吃完饭可以到生态公园走一走,等以后片区改造好了,希望到处都能看到绿色。”家住民康葛大店花园的周女士说。她的希望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按照淝河片区的绿色空间布局规划,未来的公园体系能对片区实现全覆盖,让居民出门5分钟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公园。
今年,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提升仍是改造工作的重要一步。记者了解到,今年淝河片区综合改造不仅要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大气污染防治”“三线三边”“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做到每周有巡查、每周有通报、每月有评比,还将完成南淝河右岸码头治理任务,全力保障关镇河二期、高铁四期和上海路、龙川路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产业升级 城市品质即将重塑
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启动后,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淝河百姓充满了期待。未来这个淝河岸边的小镇将“蜕变”成什么样?百姓的生活又会因此发生哪些变化?
“淝河片区引入城市形态设计理念,统筹处理好城市产业集聚空间、社区生活空间和建筑群落空间,注重细节,打造精品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精致和品质,将是对未来淝河片区的高度概括,不仅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城市之美”,也将在产业升级上做好文章。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未来淝河片区的产业地图,将以现代服务业优先,突出都市型、科技型、总部型三大重点。据介绍,淝河片区将大力发展美食、健康、教育、休闲、购物等生活性产业,并引进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一直以来,淝河镇有着禀赋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在此次改造中,这些人文历史资源也将被深度挖掘、重塑。在包河区淝河片区单元规划中,卫立煌故居等市级文物将与商业、绿化用地联系在一起,与南淝河景区融为一体,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景区,并将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园林式街区。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历史要素,挖掘人文资源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保住淝河文化之脉,也将为未来的品质之城增加更多内涵。
王罗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