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名词:自旋磁共振实验室
被采访人:中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 杜江峰
2016年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当时为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并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赞赏。中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杜江峰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习总书记勉励大家要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他的到来极大鼓舞了全室师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干劲。”
“两年以来,我们实验室举行了多次学习会,对总书记考察实验室的情况和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回顾与深入学习,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实际,对如何实施科研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杜江峰的回忆中,过去两年,实验室全面“发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成果喜人,很多还是“国际级”的成果。
比如,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既快又准”的时间最优量子控制,是继国际最高精度固态自旋量子控制之后,实验室在量子控制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纪录;发表SCI学术论文170余篇;实验室培养的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更高的使命。除了取得一连串的科研成果,我们实验室还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科研创新。”杜江峰介绍,在集成创新类科研装备方面,实验室为中科院化学所研制完成X波段连续波顺磁共振谱仪,2017年3月已落户化学所,实现了“人有我优”;在原始创新类科研装备方面,实验室研制完成两台不同类型的单分子磁共振谱仪,2017年3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验收,所有关键指标均优于既定目标,实现了“无中生有”。
“作为科技工作者,实验室全体师生有决心有信心在科研战线上为祖国新时代的建设提供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继续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坚定走下去,做顶天立地的工作。”在杜江峰看来,集科研和教育于一身使命的他们,将既站在科学最前沿,又使新科技落地、有用,服务于国计民生。
原标题:“墨子号”研发、“京沪干线”开通 合肥多项科研成果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