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的位置:安徽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合肥新闻 »

老城复兴 淝河在行动 :一座品质之城的“淝河探索”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翻开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的地理版图,淝河片区就像一张展开的风帆,正迎风破浪、扬帆远航。淝河片区综合改造一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修复……这颗淝河沿岸的明珠,正告别过去,涅槃重生,一座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呼之欲出。

未来的淝河片区,将是绿色发展的健康城市。

未来的淝河片区,将是绿色发展的健康城市。

新尝试:拆建同行保障群众生活

夏日的骄阳挡不住淝河片区改造的热情。近日,位于淝河片区大强路和高铁路交口的大强路睦邻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地下一层、地上五层的建筑,总面积超过一万平米,未来将成为社区服务中心,为周边的居民服务。一边征迁,一边建设,拆建同行,这已成为淝河片区改造一年来的常态。

从去年改造启动,淝河片区就提出了镇村群众“同受益、得实惠”。“拆建同行,既能保障片区改造的进度,也能保障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淝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实行“整片拆迁、分区推进”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扬长避短、效益倍增。这也是合肥大建设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当征迁进行到某一地块时,这里的群众不用为住在哪而担心,因为已经建好的多个复建点可以供居民选择。搬进复建点的群众,也不用为生活而担心,因为复建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都在不断完善,让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

据介绍,在实施片区改造的同时,淝河镇加大对回迁安置小区和民生事业的投入,保障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权益。今年,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将优先实施各复建点的征迁及土地交付,确保各复建点顺利启动建设。比如,龙川雅居复建点的配套幼儿园就将办成一个18 个班规模的公办园,今年秋季开园招生。在龙川雅居复建点旁边还将新建一所优质资源的小学,去年底已经开工建设,将于2019 年秋季开始招生。新的淝河卫生服务中心也于去年底建成运营。这些配套设施的建成,实现了回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愿望。

3

淝河居民陆续搬进复建点,生活大变样。

新探索:创新模式让工作更高效

片区改造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如何让纸上的蓝图化为现实,强大的执行力是关键。为此,淝河镇党委、政府创新“六个一”工作法,通过“一统揽、一机制、一班人、一幅图、一张表、一把尺”,全力推进片区综合改造。

在片区改造的过程中,党建成为整个改造工程的“统揽”。“通过加强党建,打造一支淝河‘铁军’,在片区改造的过程中起到龙头示范作用。”淝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机制上,淝河镇党委、政府也创新做法,成立了淝河镇淝河片区征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涉及安置工作、环境综合保障、宣传工作、资金保障、民生工作五个方面。通过明晰职责、抽调精干人员,形成“职责清晰、常态运行、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同时,将重心下沉,把全镇9 个居村分为3 大片,每片3个居村,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各包联一片,其他班子成员按照蹲点联系的居村,分别任3大片副片长,坚持一线指导、协调、督查。

为了充实力量,把所有能用的人都用起来,淝河镇还打造了“三支队伍”,即统筹镇及居村现有人员,优化配备,打造一支能吃苦、敢担当的片区改造攻坚队伍;引入律师团,成立了司法助迁队伍;发动村(居)民代表及志愿者,成立了志愿助迁服务队伍。

为了保障片区改造进程,淝河镇还制定了工作进度推进表。“一个项目开始立即分解到部门,各部门同时发力,缩短周期,保障每一个项目有序推进。”该负责人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全镇上下有着严明的纪律,处理每一件事情都要遵循“一把尺”,绝不允许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

新思路:文化重构再现城市灵魂

一直以来,淝河镇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出现过贾德耀、卫立煌等历史名人,卫立煌故居、宋氏旧宅、吴氏炮楼、唐氏旧居等文物古迹更是留存了淝河人太多的回忆。

修葺一新的卫立煌故居。

修葺一新的卫立煌故居。

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并不是简单的大拆迁、大建设。如何既提升环境,又能保护和传承好文化资源,才是改造需要解决的最重要议题。淝河镇从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入手,注重文化重建,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著名抗日将领卫立煌故居修葺一新,将于今年底重新迎客。这栋具有合肥传统特色的江淮民居从2011 年开始修缮。

2017 年,随着淝河片区综合改造的迅速推进,该故居周围环境逐步改善,中西合璧的卫立煌故居重新装修、布展,还在门前增加了一座卫立煌铜像,全新的故居在南淝河岸边呈现出厚重的文化积淀。

为了挖掘和重塑淝河历史文化,去年,淝河镇相继举办了“淝河记忆”专题片拍摄活动、“我与淝河”征文比赛和文化名家经典诵读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是对淝河片区文化资源的梳理,更让淝河人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重构对于淝河片区改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认为,老城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记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因此,淝河片区综合改造时,需要把历史人文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串珠、提炼。若要把淝河片区打造成合肥文化的精华区,需要用文化、产业双提升来实现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城市品质的三提升。如此,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彰显时代特质。

新家园:乐活之城让生活更有品质

城市之美在于空间形态。

21.2 平方公里的淝河片区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淝河片区在综合改造的过程中,将引入城市形态设计理念,统筹处理好城市产业集聚空间、社区生活空间和建筑群落空间,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按照规划,未来,淝河片区将形成“四轴线、三组团、一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四轴线也就是南淝河水岸景观休闲轴线、上海路城市景观轴线、龙川路商务总部轴线和淝河生态公园高铁生态廊道轴线;三组团即沿东流路都市活力街区组团、沿龙川路新兴产业社区组团和沿南淝河水岸风情小镇组团;一中心即淝河新中心。

在绿色空间布局规划上,未来的公园体系能对淝河片区实现全覆盖,居民出门5 分钟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公园。而片区的绿地系统主骨架将呈“大环套小环,绿带连绿心”之势。在产业布局上,也将淘汰低端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淝河片区综合改造是合肥城市发展的精品工程,也是最大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按照规划,片区将以小尺度街区为模式,以人的生活半径为单位,推广两级社区中心建设,注重功能,打造活力街区。片区规划了“3+14”社区服务体系,即配建3 个单元级邻里中心和14个小区级睦邻中心, 这些“两级中心”里配置菜市场、幼儿园、文体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等,构建社区“十五分钟”综合生活服务圈;同时片区还规划了6 所初中、10 所小学,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未来,淝河片区将是一座拥有健康、活力、自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乐活之城,城市的舒适度大大提升,居民更有幸福感。

管茂雷 黄涛艳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

责任编辑:陶娜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点击排行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我爱看图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SORRY!

您访问的页面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