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婚礼,57倍的甜蜜
杨慧和魏宗敏
第57个国庆节,57对新人。2006年的10月1日,对魏宗敏和杨慧夫妻俩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两人参加了2006年安徽省集体婚礼,成为这场集体婚礼中57对新人中的一对。翻开12年前的“集体合照”,夫妻俩细述起当年的美好瞬间。
集体婚礼,也别有一番滋味
家住合肥滨湖世纪社区的魏宗敏今年36岁,妻子杨慧今年34岁,12年前两人在国庆当天参加了集体婚礼,如今,孩子11岁了,也常常问起他们的婚礼:“爸爸,怎么有57对(夫妻)一起办婚礼呢?”
杨慧说,两人本打算2006年10月结婚,得知当年10月1日有机会参加安徽省集体婚礼时,便立即报了名,“开始也没定好具体的日子,9月的时候,有亲戚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杨慧说,那时候集体婚礼并不多见,大多数都是在家里办的婚宴,“觉得很特别,挺有仪式感的,家人都很想去看看。”
“想起那时候的集体婚礼还是很激动的。”
杨慧回忆起结婚当天的场景说,她和丈夫一大早去换礼服、化妆,中午和其他新人集体到稻香楼的大礼堂举办仪式,“在台上,每对新人都手拉着手,然后行礼、喝交杯酒、切蛋糕、一起合影,台下有几位亲人观看仪式,很温馨,而且人多也很热闹。”杨慧说,当天下午,57对新人便一起去紫蓬山、三河游玩,“度了个简单的蜜月,第二天回来的。”
“之前没有见过集体婚礼,我们也没有提前准备其他衣服,第二天穿着结婚的礼服回家。”杨慧说,那时候准备得比较仓促,但过程却很温馨,“我俩当时还在紫蓬山上一起栽了树,在树上挂上了我们的名字,后来还带着孩子去找。”魏宗敏说,即使过了十多年,想起那天的婚礼还是很激动,“现在回忆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相互体谅,感激TA做我后盾
2006年3月,魏宗敏和杨慧通过家人介绍认识,几个月后,两人便在心里认定,对方是相伴一生的人。“他话虽不多,但对我和家人都很用心,让我感觉踏实舒心,”杨慧说,刚相识不久,自己便到浙江上班了,“我们每天靠着电话、短信联系,后来我回家了,他就放下工作,到我家里帮忙干活。”
“这么多年,他的付出让我和家人都很感动。”杨慧说,自己从小由奶奶带大,这几年奶奶瘫痪在床,平时只有80多岁的爷爷在家照顾,魏宗敏每个月都会开车带她回肥西老家四五趟,“只要奶奶给我打了电话,他不管多忙,都开车带我一起回去,给奶奶买药,照顾奶奶。”杨慧说,由于弟弟残疾、弟媳精神状态不稳定,小侄女的抚养成了问题,“我和丈夫商量把小侄女从老家接到自己家附近上幼儿园,方便照顾小侄女,他很理解,就同意了。”杨慧说,自己的母亲离世时,小侄女也在那段时间生病住院,身上担子很重,“他都帮我顶着,帮家里料理很多事情,从没抱怨过,他是我的后盾。”
“困难肯定会有,但是夫妻之间在一起是缘分,互相体谅支持,总会克服的。”魏宗敏说,两人都比较包容大度,“很多事情都商量着来,我想分担得多些。”杨慧说,有时候自己身体不舒服,魏宗敏就让她在家休息,“他会做好饭菜送到床边,怕我心里有负担,还常跟我开玩笑。”魏宗敏也被杨慧的细致和关心所感动,“遇上我生病的时候,她就到处打听治病的办法,说花再多钱都要治好,给我做思想工作。”
“基本上每年国庆都会带着一家人去外面看看。”魏宗敏说,今年国庆,夫妻俩提前商量好去杭州游玩,“纪念结婚的方式谈不上浪漫,我们希望以后身体健康,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