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合肥市委宣传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联合主办,庐阳区委宣传部协办的“创新合肥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7+3”全国主流融媒大型采访活动停留在一座林间书舍里。这间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四季花海公园内,不少人捧着书从一座绿树掩映的木制建筑里进进出出。这是年合肥市首批建成的城市阅读空间之一。
书舍的大数据显示,这里到馆历史人数已经累计高达10万人次,上个月到馆人数是6668人,本月是5611人。用上了大数据的好处就是让馆舍的工作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书舍的人流情况,从而积累更多的互动经验。
在林间书舍,不仅可以看书,还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比如书法课、剪纸课、茶艺班、亲子活动等。当天下午,来自蜀山区的剪纸非遗传人正在林间书舍传授剪纸技艺,市民和采访团成员在非遗传人的指导下,采访团成员剪出的小狗、雪花等栩栩如生,亲身体验了一把传统文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共阅读区里三三两两的读者正在安静的看书。“周末和节假日人更多一些,而且以年轻人和孩子为主。”林间书舍的负责人介绍,包括林间书舍在内的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已经和合肥市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读者可以在任意一家馆店免费借阅,查阅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等。合肥市图书馆也会定期对林间书舍的图书进行更新。
书舍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大数据发现,除了低幼儿童外,80、90后是借阅的主流人群,这与人们传统认知的中老年人更喜欢读纸质读物的观念恰恰相反。而经济类、心理类、文学类书籍较受欢迎。而有了大数据的积累,合肥市图书馆就能更好掌握该地区的读书习惯,在下一次更新图书时,提供更受读者喜爱和借阅率较高的书籍。
据悉,2017年开始,合肥市为了打造“书香合肥”,在全市范围布局城市阅读空间。首批布局的城市阅读空间,都是“图书馆+书店”的模式,不仅具备阅读、活动、展示、休闲等标配服务功能,还有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特色服务功能。按照计划,到2020年,合肥将建成100个左右的城市阅读空间,形成15分钟阅读圈,把“书香合肥”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现在大家对阅读的热情正逐渐提高。”蜀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加紧建设城市阅读空间外,近日该区6家图书单位共向1000户家庭捐赠了3000册书籍,主要针对留守儿童、低保户、贫困家庭。“我们要让文化惠民政策惠及更多人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任磊磊)
原标题:社区书社嫁接图书馆资源 合肥打造15分钟阅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