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电梯坏了没人来修,生活垃圾乱扔却无人问津,不文明养犬、电动车乱停放……城市化快速发展中,这些困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苦恼”,很容易成为社区治理的“大难题”。合肥市包河区通过“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逐一破解难题。11 月1 日,在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包河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组织进楼,居民党员带动自治
今年69 岁的老党员何国先,是包河区万年埠街道万慈社区议事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老人退休前曾是“老政法人”,参加社区议事会后,老人每天都忙个不停,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帮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平息居民和物业矛盾,是小区受人尊敬的“热心人”。
动员居民党员亮明身份、群众走出家门,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包河区逐渐形成了楼栋自治的强大合力。选出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特别是刚退休的居民党员,担任所居住的楼栋党小组组长或楼栋小组长;引导居民党员到楼栋党小组报到,引导医生、护士、律师等具有专业特长的热心居民在楼栋注册,发挥邻里互助作用,推动“陌邻”变“睦邻”。
目前,全区已遴选居民党员骨干1860人、群众骨干6200 余人,有事就找党小组长、楼栋长,成为包河居民小区的新风尚。
服务进家,解决群众身边事
在方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配套的居民食堂,每天中午都会有很多社区居民前来就餐。不仅如此,食堂还对辖区内的低保老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就餐优惠,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如何满足居民实际需求,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包河区坚持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窗口前移。聚焦“一老一少”,量身打造服务项目,提供居民配餐、家庭医生、居家养老、快乐学堂等服务;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居民群众,用好楼栋QQ 群和微信群,打造楼栋“110”,及时解决居民需求;建立资源数据库,精准推送、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居民“扫码”即可了解服务信息、参与社区活动……
如今在包河区,逐步形成了70%问题靠服务解决、20%问题靠管理解决、10%问题靠综合执法解决的“721”基层治理新路子。在今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调查中,包河区全区群众安全感名次上升20位,政法满意度调查结果上升到全省第3位。
协商共治,居民共享治理成果
芜湖路街道太湖新村小区,几年前还是环境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回迁安置后,在小区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的主持协调下,建立起物业企业、业主代表、乡贤等6 方参与的协商议事机制,解决了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诸多问题。
包河区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把各类组织贯通起来、联动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立足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包河区将数字城管、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天网工程、城管考评管理系统等7 个平台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开展基层综合执法,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大共治”平台。
对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包河区通过健全议事协调机制,以小区、楼栋党组织为平台,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问题就地解决”,让群众不集怨气、多生和气。
李多庆 包育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