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四名“95后”创作歌曲《守护》 致敬抗疫一线的逆行者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侯晨光是一名合肥女孩,目前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一。今年寒假期间,侯晨光为众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感动不已,和几名同是“95后”的朋友一道创作歌曲《守护》。 “我们也是想通过这个作品,致敬抗疫‘逆行者’。”这首历时半个月完成的歌曲,不仅获得了侯晨光的作曲老师 — —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朱晓谷教授的点赞,还得到了专业导师詹永明教授和启蒙老师陈惠龙教授的好评。

侯晨光

蒙佳琦

【缘起】为“逆行者”们写首歌

侯晨光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的是竹笛表演专业,她也很喜欢作曲,上学期利用业余时间跟随朱晓谷教授学习作曲。 “学习作曲不过一年时间,严格来说,我还不能算是一个作曲人。”

寒假中,学校开始了抗疫作品的征集。侯晨光注意到,不少同学都已提交作品。每天在合肥家中关注疫情发展的侯晨光,通过各种渠道获知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的故事后,她开始有了想法。 “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冲上前,守护生命安全。我作为一名未来的音乐从业者,应该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侯晨光决定创作一首歌曲,表达对那些“逆行者”们最崇高的敬意。

说干就干。侯晨光开始确定这首歌的基调和旋律,每天不停哼唱。喜爱音乐的父亲得知她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她,带着她听各种音乐作品,寻找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首曲子的雏形出现了。

黄龙飞

陈旭升

【给力】四人一鼓作气完成

这首歌曲的发起人是侯晨光,制作班底是四个“95后”。

曲子出来了,要找人填词。陈旭升是侯晨光的高中同学, “他的文笔好,经常写随笔。”侯晨光和陈旭升一说,对方欣然同意。很快,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词《守护》就写出来了。为了让曲子和歌词能融为一体,二人反复推敲磨合,最终确定这首歌曲的小样。接下来,侯晨光又找到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学生蒙佳琦演唱这首歌。后期,侯晨光邀请了学长上海音乐学院音工系黄飞龙进行混音制作。

侯晨光不仅是这首歌的作曲,还负责联络沟通这首歌的主创人员, “他们互不认识,因为我和这首歌,才被串联在一起。”侯晨光说,蒙佳琪在天津,黄飞龙在南通,她和陈旭升在合肥。 “我们四个人也没有碰面,就把这首歌曲制作出来了。”分散在三地的四个年轻人干劲十足,最后一鼓作气拿出完整版作品。

这首歌从哼唱出第一个音符到制作完成,前后有半个月时间。由于创作者们都在家中,条件有限,只能用手机进行录制和合成。不过,侯晨光表示, “这首歌是我作曲的处女作,我非常珍视创作过程。”

【点赞】节奏丰富旋律通畅

侯晨光将这首歌传给作曲导师朱晓谷后,获得了对方的赞誉。

“这首歌节奏丰富,有层次、有高潮,旋律也通畅。”昨天,记者联系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朱晓谷教授。谈到这首《守护》,朱教授连连为这位合肥籍的得意门生点赞, “首先从专业水准来说,这个作品挺不错的。此外,征集抗疫题材作品的倡议是我发起的,其他同学都提交一个简单的曲子。只有她做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有声乐,也有器乐。她有天分,又努力,这个作品完成得也很好,必须为她点赞。”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赵明玉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