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共舞长三角·魅力新蜀山”长三角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合肥市蜀山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启动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引擎;成立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动长三角九城市协同创新,打造“中国环境谷”;精耕天鹅湖中央商务区、高铁新城等“六大片区”,发展环境产业、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六大产业”……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发挥区位交通枢纽、高端产业集聚、科教资源汇集、生态环境优质等比较优势,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引擎。

时值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之际,蜀山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与上海、浙江、江苏等“邻里”交流互鉴,协调共进。

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和合肥市委宣传部指导,新安晚报社、蜀山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共舞长三角·魅力新蜀山”长三角主流媒体蜀山行采访活动,于12 月2 日到12月4日正式举行。来自长三角的二十余家主流媒体深入蜀山区,记录城区蝶变生长,讲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蜀山故事。

俯瞰天鹅湖。

新视角

长三角主流媒体深入蜀山采访

新时代孕育蜀山新机遇,新思想激发蜀山新动能。本次“共舞长三角·魅力新蜀山”长三角主流媒体蜀山行采访活动,媒体阵容强大。沪浙苏三地主流媒体包括: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龙虎网。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包括: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央广网安徽频道、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电视台等。

在三天时间里,二十多家媒体记者们将带以“新视角”深入蜀山,围绕开放发展、乡村振兴、中国环境谷、自贸区等主题,前往天鹅湖中央商务区、安徽出版集团、高铁西站建设地块高铁新城项目、运河新城、“合肥之源”景观带、蜀山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试验点“小岭南”、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科技大厦、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合肥顺丰丰泰产业园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点位进行采访,全面了解蜀山区城市建设、生态环保、乡村振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

各路记者将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融媒体方式,由点及面、细致刻画蜀山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思考、新构想。

新成果

“十大行动”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凡事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近年来,蜀山区加快擂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的“战鼓”,深入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和《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出台《蜀山区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将重点围绕运河新城、蜀山经济开发区、天鹅湖中央商务区、高铁新城、乡村振兴示范区、科创走廊“六大片区”,环境产业、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在一体化发展壮阔大潮中劈波斩浪,在一马当先探路先行中彰显担当,在更大的发展格局中,酣畅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蜀山篇章”。

围绕产城融合,蜀山区将抢抓运河新城列入合肥市五大重点发展片区的重大机遇,对标沪宁杭,高标准编制合肥运河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争取未来5 年,让一座生态优先、配套优质、产业优良的现代化运河新城初具雏形。

聚焦开放跨越,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建设拉开帷幕,蜀山区将以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核心载体,与沪宁杭先发城区合力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内陆开放聚能新引擎。

打造“高铁新城”,蜀山区将对标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等片区建设,利用新合肥西站建设,打造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建成长三角交通门户枢纽的新典范和片区城市开发的新样板。

唱响乡村振兴,以“小岭南”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先导,制定蜀山全域乡村规划,依托小庙镇“蜀山·将军岭”项目,推进开放式郊野公园,打响合肥“西郊公园”品牌。

打造“科创走廊”,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深入合作,打造科学岛-蜀山经济开发区和环科大科创走廊,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产业体系,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蜀山区还依托“国字号”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争创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环境谷”。同时,借鉴“杭州城市大脑”先进经验,结合“智慧蜀山”建设,加快推进5G 通信技术应用落地,推进各类数据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开放共享,争创长三角地区一流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升级总部经济,蜀山区对标南京河西CBD 和杭州钱江新城CBD 等先行中央商务区经验,提升天鹅湖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CBD。

立足商圈内金融企业聚集优势,完善区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产业在未来5 年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

另外,蜀山区还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间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主动承接沪宁杭咨询策划、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转移,全力推进全国文化出口产业基地建设,并打造一批文体活动品牌。

当前,蜀山区正顺应新时代、强化新担当、开创新作为,擘画发展澎湃激荡的壮阔图景,蹄疾步稳走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新征程。

新趋势

汇聚产业携手共建“绿色长三角”

在蜀山区全面融入长三角,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环境产业是重要赛道之一。2017 年12 月24 日,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蜀山区正式揭牌,开启蜀山区环境产业进入顶尖科研水平时代,成为长三角环境技术策源地。2018 年,蜀山区出台《加快环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建设“151”环境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体系,即:1 个“合肥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心”,5 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点是大气、水、湖泊、农田土壤、烟气污染监测及治理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环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019 年10 月25 日,蜀山区成功举办“首届G60 科创走廊九城大气联防联控协商会暨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揭牌仪式”,增强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各成员城市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而“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也落户蜀山,成为蜀山区融入长三角开展对接合作的重要平台。

立足环境产业高端化、集成化发展。目前,“中国环境谷”已基本形成涵盖“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的完备产业生态链。“中国环境谷”重点企业由2017 年的36 家,增长到102 家,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

2020 年9 月1 日,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在蜀山区正式成立,成为G60 科创走廊首个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聚集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G60 科创走廊九城市相关高校院所以及重点环境企业和环境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等联合开展研究,搭建环保领域高端装备和技术的合作平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说,联盟将推动科技向产业界转化,制造未来生态环境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端技术、高端装备,培养高端人才,引领长三角城市带环境产业协同发展。

以“中国环境谷”为核心,蜀山区不断汇聚国内优质环境行业领军企业,完善产业链、赋能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不断浓郁生态底色,携手共建“绿色长三角”。

新篇章

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国40强城区

更加壮阔的“十四五”即将到来,在“十四五”期间,蜀山区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开放引领的发展、内生增长的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保障的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新作为。按照《蜀山区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的规划,到2025 年,蜀山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取得明显实效,主要经济指标与沪宁杭主要城区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融合、产业发展、信息网络、区域交通、发展平台、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国40强城区。

朱琛琛  刘晓朦  孙雨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刘旸  见习记者  唐恒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