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2月23日上午,合肥市新闻办召开“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创新是合肥最坚定的发展理念,最鲜明的城市气质。“十三五”时期,合肥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 五年来,合肥用生动的创新实践浓墨重笔地书写出不负重托的“合肥答卷”。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成功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056户增长到3328户,连续跨越两个千户台阶,年均增长454户;全社会研发投入由“十二五”末的174.87亿元增长到291.76亿元(2019年数据),年均增长13.7%,占GDP比重达3.1%;技术合同输出额由“十二五”末的104.93亿元增长到222.4亿元(2019年数据),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20.7%。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合肥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大方向,迅速启动11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由智飞龙科马承担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发项目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跑全国,国产动态存储芯片实现量产,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砂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全市3大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另外,在肥服务“两院”院士累计达135人,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10位。吸引外国专家来肥参加科技合作,累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1家(其中国家级14家);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成功加入并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000户,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以上。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殷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