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第二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合肥开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凝聚全国磁约束核聚研究力量,点亮中国聚变能灯火。12月6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暨聚变能活动周在合肥拉开帷幕。大会以“绿色未来,聚变共创”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集中总结和展示了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的科研、技术和相关企业创新成果。

此次大会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家单位共同主办,凝聚了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的尖端人才。

此次大会是继两年前于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一届大会之后的又一国内磁约束核聚研究盛会,也是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重大突破之后业界的一次重要集会。会上,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次发言梳理了国内磁约束聚变发展状况和磁约束聚变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对于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万元熙院士称,“EAST建立之后,我们在稳态磁约束聚变领域当中已经走到了国际前沿,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都十分之大。但这不并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最终的目标不是一个好的实验结果,而是获得能源。如果这个实验结果能够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台阶,让我们获得磁约束聚变能源,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万元熙院士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科研情怀迈入了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大家庭,未来可期。

对于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技术的发展前景,科技部ITER中心主任罗德隆表示,目前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将聚焦未来“双碳“目标,并表示核聚变能源还是一种未来能源,希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其商业化,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但中国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万元熙院士表示,第一个聚变反应堆的建立还没有实现,”未来一定要让第一盏聚变反应堆的灯火在中国点亮!“这也是全中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全体研究人员的美好期许。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 见习记者 夏映雪 记者 项磊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