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合肥“镇馆之宝”|一封手札:晚清重臣的书法珍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其存世的大量墨迹,显示出了非凡的书法功底,特别是一批亲笔信札流传至今。在合肥市评选出的七大“镇馆之宝”中,收藏于李鸿章故居陈列馆的“李鸿章致陈湜信札”占据了其中一席。

李鸿章致陈湜信札。

李鸿章书法博采众长

李鸿章24 岁中进士踏入仕途,后长期担任直隶总督,成为晚清军政重臣。他才华出众,书法风格自成一体。曾国藩曾评价其书法:“观阁下精悍之色露于眉宇,作字则筋胜于肉,似非长处玉堂鸣佩优游者。”李鸿章经常与家人在信函中交流书法心得,认为“其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

李鸿章酷爱书法,初学唐人楷书,对颜真卿的书法情有独衷。后又受到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苏轼的影响。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表现为雄强朴茂,浑厚庄严,可观堂堂正气之势,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在李鸿章存世的书联、信札、扇面中,“李鸿章致陈湜的亲笔信札”是其代表作,可见其学苏轼的明显特点,笔法谨严,牵丝映带,儒雅风流,是其手扎作品中难得的珍品。

保存在恒温恒湿库房

“这份信札是2006 年从苏州一位李姓老人手中征集所得。”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李鸿章致陈湜的亲笔信札宽12 厘米,高23 厘米。信写于1865 年,内容为李鸿章让陈湜妥善处理陕西的捻军起义。

陈湜,字舫仙,湖南湘乡人,湘军宿将,后统领南洋水师,总湘、淮诸军营务。信札中写道:“舫仙尊兄大人阁下:初五复函计达台览,顷间两奉惠示,绥德老湘营业经寿卿剿抚大定,实深欣慰,昨得陕信,所言亦同,并云果营溃勇亦经各军抚戢。此次宜绥哥匪滋事,风波甚恶,幸早了结,不至蔓延,西事庶有为乎。哥匪固结已深,虽经此番小惩,果能警醒愚顽,尚无把握。阁下奉有檄饬回顾晋防,史廉访履新在即,果即交代否?便中详示,以纾远系。复问台祺不备。愚弟李鸿章顿首。”

不过遗憾的是,这封手札珍品至今没有和大众见面。“由于刚收集来时手札是散页,不利于保存,李鸿章故居陈列馆专门聘请了装裱大师进行装裱,并保存在恒温恒湿的文物库房内。”工作人员说,为了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近年还专门采用了无酸装具进行包装。

帅艳华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