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朗凯奇:十年磨一剑 让建筑拥有“自生防水”能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传统建筑防水,就像在“伤口”上贴创可贴,堵住“出血点”。但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朗凯奇防水科技,却通过十多年的科技攻关,研发出“自愈合防水系统”。这种绿色高科技的新型新型防水材料,可以让建筑墙壁像人体细胞一样自动“愈合”,提升建筑防水能力。近年来,朗凯奇防水材料开始在省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并得到业内的认可。

研发:十年磨一剑 首创“自愈合防水系统”

集团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朗凯奇防水科技是国内最早进行“自愈合防水系统”研发的企业。

早在2007年,朗凯奇就通过与中国科大院士团队及安徽建筑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进行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核心技术的升级换代。经过十多年的深度研发与技术迭代,朗凯奇结构自防水系统拥有了上千个真实使用案例,并获得国内外行业专家的认可。

朗凯奇董事长乔启信说,传统防水一般是在建筑表面加涂“防水层”来实现建筑表面的抗水性,但很难做到完全密封包裹。而“自愈合防水系统”是在混凝土内部植入“防水基因”,让防水材与建筑本身融为一体,“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它可以像人体细胞一样不断生长代谢,对可能出现的微小裂缝进行自检与修复。”乔启信说,这样的“自愈合防水系统”,可以提升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和耐久性。

“传统防水就像是在伤口上贴‘创可贴’,堵住‘出血点’;而自愈合防水系统则更注重让建筑肌体在内部自己生长‘愈合’。”乔启信说,朗凯奇结构自防水系统是在混凝土搅拌时掺入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不但可以成倍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还能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

产品:加入新材料 混凝土裂缝十天内自动“愈合”

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的功能,从一次建筑防水实验中可见一斑。

朗凯奇防水科技科研中心主任张军在企业实验中心用混凝土浇筑了一个1.8米×1.8米的水池,旁边一台摄像机负责24小时记录。

张军先在水池里放满水,然后在混凝土水池表面砸开一条约0.44毫米的裂缝,水很快沿着裂缝慢慢向外渗漏。三天后,水渍几乎渗透到整个水池表面。但是从那以后,渗透的情况慢慢开始好转。第十天,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水渍消失不见,而那条0.44毫米的裂缝也自动“愈合”了。

原来,防水工程师们建造水池时,在混凝土中加入了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让混凝土拥有了“自愈合”的防水效果。张军说,在混凝土初凝期,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所富含的核心活性成分可以催化、激活水泥水化反应,生成大量针状结晶体,填充、封堵混凝土的孔隙和毛细管,从而达到防水抗渗的目的。与此同时,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还可自动修复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因水化热温度过高、以及混凝土遭破坏而造成的0.4-0.6毫米裂缝,“这也是其传统防水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特点。”

应用:“生态环保+高科技”  应用于省内外多个建筑项目

近年来,凭借良好的技术和工程特性,以及综合造价低、工期短、免维护等优势,朗凯奇研发的自愈合防水系统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仅在安徽合肥,就有包括内森庄园、万科·城市之光、IFC国购广场、合肥五里洼安置房、格力污水处理、庐江县城西桥安置房、庐江南山三食六巷等多个建设项目采用。而在省外,2021年底施工的青海省西宁市杉杉奥特莱斯小镇等项目,也都使用了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剂。

青海省西宁市杉杉奥特莱斯小镇 ,2021年施工。

“这种自愈合的新型防水材料可以用于隧道、地铁系统、桥梁、水坝、涵洞、地下室、运河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乔启信说,目前行业内对结构自防水的重视度正在提高,结构自防水也是未来防水行业一大趋势,“产品采用的是无机材料,是一种绿色防水技术,我们会努力将这种绿色高科技材料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葛心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