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合肥新闻 »

助力流体力学研究 中国量子算力进入航天领域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日前,由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量子计算流体力学联合工作室,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国产量子算力开始进入中国航天领域。

在航空器、火箭等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例如气动力、燃烧和传热传质等,都需要通过流体动力学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来解决。传统主流方法在研究复杂流动场景时,基于现有计算能力下无法兼顾数值模拟的质量和效率,而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范式有望解决这一难题。今年5月,美国人工智能计算公司英伟达、英国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和以色列量子计算软件开发商Classiq共同宣布基于量子计算平台成功设计了全球最大的计算流体动力学量子计算电路,该成果可全面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效率。

"建立量子计算流体力学联合工作室就是充分发挥双方在流体力学和量子计算科学方向上的专业优势。"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艾邦成表示,量子计算机不仅能够加速流体动力学模拟,在气动优化设计领域量子计算机同样具有优越性。"例如在翼型的升阻比优化设计中,涉及到大量参数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采用经典计算机求解非常困难。而量子计算机就像是'加速器',采用合适的量子优化技术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最优解。"艾邦成说道。

"将量子计算应用于流体动力学之前,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算法上的挑战。"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介绍:"未来,我们将联合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强化合作研究与交流,在气动仿真、飞行器气动设计与优化等方向探索具体的量子计算应用,推动量子计算流体力学在我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