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8月28日至29日,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本届大会以“生物制造 创引未来”为主题,将举办1场开幕式、3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特色活动,旨在打造中国生物制造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资源对接平台、产业合作平台。大会成立了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及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发布了《聚力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
探访:
吸管、牙刷竟由“细菌”制成
在科研领域,实验仪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完成实验流程,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我们的这种仪器被称为‘云生物反应器’,主要用在制药和食品等领域。”迪必尔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曹先生说道。
“做实验时常会用到摇瓶这种仪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获取一些数据,需要中途人工取样。”曹先生告诉记者,“云生物反应器”本身就带有罐体,不仅具备摇瓶的功能,还能通过提前设定好程序,做到在实验过程中自动取样,随时监控各类参数的变化。“目前,我们在安徽已经有了一些客户。”
云生物反应器
牙刷、吸管、餐具、文具……在微构工场展台,大皖新闻记者看到了许多日用品,“这些产品的原料来自于嗜盐菌。”微构工场品牌部负责人吉女士表示,研究人员通过改造嗜盐菌,可以让其在质量不稳定、不可灭菌的餐厨废弃物水解物中生长,从而生产出可以完全降解的新型生物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也就是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一种。“以此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制品一般会在3—6个月降解,有的可能会一两年。”吉女士表示,这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前端的菌种改造环节进行调控。
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为原料的产品展示
“我们公司最大的制品商就是来自安徽的企业,我们提供原材料,再由他们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吉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大家对这一生物材料的名称并不熟悉,但是一些大家常喝的奶茶、咖啡等品牌,已经使用了这种生物材料制成的吸管等产品。
作为大会的承办方之一,记者也在现场看到了科大硅谷的身影。科大硅谷一直致力于打造安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产田”,建设极具活力、引领未来、享誉世界的创新之谷。未来,科大硅谷将依托合肥“创新土壤”,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生物制造领域打造“产学研用”集聚发展态势。
现场:
“政产学研用”各方齐聚
本届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联合行业内首批8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生物制造产业方阵”,方阵成员代表在大会现场携手发布《聚力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
《聚力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在会上发布
会上还正式成立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这是国内首个聚焦生物制造产业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将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公开征集和专家推荐,并经过初审和终审的严格筛选,大会最终甄选出10项“2024生物制造产业化优秀案例”,包括“绿色低碳生物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量产”、“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及多场景应用”、 “酵母蛋白绿色制造与产业化应用”等。
10项“2024生物制造产业化优秀案例”发布
此外,会上还正式发布了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据悉,合肥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位于合肥市长丰县,是安徽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合肥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发展空间、功能布局、支撑体系、实施计划等,致力于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据悉,大会期间,“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将围绕生物制造发展前景、机遇挑战、政策解读、全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等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向、贡献新力量。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张思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