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9月6日,“河湖之约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访合肥行活动来到巢湖岸边,这里坐落着国内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我们展馆内征集展示创新成果2300件,其中近八成创新成果来自于合肥。”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部主管胡金霞介绍。
创新研发新材料助力航天事业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模型、稳态强磁场模型、天地一体化演绎模型装置……在安徽创新馆一号馆内,合肥各类“高精尖”科技成果引起了采访团成员驻足围观。
在一楼展厅,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火星探测器着陆关键缓冲元件引起记者关注。据介绍,该元件是根据我国“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面极端环境下软着陆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材料,具有极高的强韧性和吸能性,是“天问一号”使用的唯一着陆缓冲材料。
“该院固体所科研团队通过深入的材料微观分析和独特的工艺创新,实现了材料成分不变、吸能性显著提高的目标,为探测器着陆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讲解人员告诉采访团成员,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另一种“高分系列卫星”用微振动抑制高阻尼合金,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优于国际报道的最新研究结果,其核心研究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为高分卫星关键载荷分辨率提高3个量级做出了不可替代贡献。
量子科技成果构筑发展蓝图
在量子技术展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受到了采访团成员的点赞。据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制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
此外,一同展出的还有由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国盾密语”蓝牙加密耳机。该耳机采用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保证了通讯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了聊天内容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国盾密语还将用户在短信/微信/钉钉等发送的语音、文字消息进行加密,支持防截屏、防转发、防录音等,让用户可以更加安全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一独特的设计使得国盾密语成为了用户隐私保护的得力助手。
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强劲崛起
走进集成电路展厅,采访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合肥市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据介绍,目前合肥市集聚集成电路企业400余家,聚集从业人员超3.2万人,培育了晶合集成、芯碁微装、龙迅半导体等6家上市企业。“2023年合肥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营收超400亿元,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列为集成电路产业全国重点发展城市,获批全国首个‘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国家首批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空中成像互动展示屏前,采访团成员亲自体验了该设备搭载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据悉,该技术将常规设备上的操作界面于空中直接成像,用户点击空中画面,即可实现立体模型交互、空中题词、多屏联动等操控,过程不存在任何接触。
首创成果转化交易展示一体化运营
“我们馆自2019年运营以来,就首创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展示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技术开发、转化交易、项目孵化、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胡金霞介绍,为推动成果产业化,该馆打造了“前店后坊”形式,将一号馆作为“前店”,以省市县三级分市场和产业化基地为“后坊”,推动安徽创新馆场馆功能向县市区延伸、加速科技大市场向交易后环节覆盖,有效解决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
此外,该馆探索较为灵活的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双主体运营机制。在安徽创新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基础上,牵头组建国有控股的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公司,负责安徽科技大市场具体建设和市场化运营。在全国事业单位率先设置首席知识产权运营官,选聘高科技公司高管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实行成果转化项目经理制,由业务骨干“揭榜挂帅”重要工作,成功打造国内知名科创综合服务商。
近期,在合肥市支持下,全力推动股权多元化改革,拟引进高水平金融机构、工业物联网企业参与运营,加速提升服务能级,提升平台市场化运营水平。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徐琪琪
编辑 崔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