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医探 | 全球首个!安医大二附院“出血性卒中单元”为生命护航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功救治一例突发脑出血的六十岁女性患者。“小叶医探”了解到,在经该院建立的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的专家组分析研判后,对患者进行了微创引流手术,避免了开颅手术风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女子突发脑溢血 微创手术疗效显著

患者何女士,现年六十多岁,在7月底某日突发晕倒在地,身体无法自主活动,随即出现意识模糊,经急救医生初步诊断为脑出血后,被送至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救治。该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采取急救措施,CT检查提示,患者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脑室受压。为防止脑内血肿扩大,该院神经内科为其快速采取了静脉降压治疗,患者病情遂逐渐好转,未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但是,复查CT发现,患者脑水肿仍很明显。“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琦表示,在由其领衔的“出血性卒单元”专家组对患者危重病情分析研判后,决定为其进行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据悉,手术过程仅耗时半小时左右,术后创口仅有2-3毫米,复查CT显示脑内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微创手术安全且疗效确切、花费更低,而开颅手术代价很高、创伤大,术后再出血等风险更高。”手术主刀医生沈杰介绍道。

打破学科壁垒  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显成效

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发病早期的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超过三分之一的脑出血患者会在早期出现血肿扩大。若能及早识别高风险因素,有望实现早期干预,从而预防脑出血的进一步恶化。”基于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李琦发现并总结了可用于早期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平扫CT征象,提出发病2小时内早期急性降血压可减少这一风险,特别是快速脑出血患者获益更加明显。

而在早期脑出血诊治过程中,学科之间的协作亦非常重要。李琦坦言,在过去,神经内科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神经外科则擅长手术治疗清除血肿,缺乏一体化管理。2023年,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设立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建立了脑出血专病病例和专病随访体系,同时积极推动脑出血的内外科综合治疗。

目前,该院“出血性卒中单元”已成功救治多例危重脑出血患者。“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拥有一支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急诊、康复科、影像科及卒中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积极探索并实施内外科一体化治疗新模式,致力于为脑出血患者最大程度免除疾病痛苦,达到最理想的疗效。”李琦补充道。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婉馨   通讯员 刘理扬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