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次开展“桥接法”带电作业 合肥自愈型配电线路市区覆盖率98.04%

大皖新闻讯 12月8日,记者了解到,合肥在全省范围内首次采用“桥接法”带电作业新技术,完成110千伏包河变电站10千伏宣城路43线路的检修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近万户居民百姓今冬将乐享更放心电。截至今年11月底,合肥不停电作业示范区面积由49平方公里拓展至88平方公里。合肥电网投运自愈型配电线路2852条,市区覆盖率98.04%。

安徽首次采用“桥接法”带电作业方式检修

在合肥市包河区宣城路和前进巷交叉口附近,3台大型黄色绝缘斗臂车和1台绝缘吊车打着双闪,整齐排列于道路一侧。12位带电作业人员分别在近10米高空上的绝缘斗臂、地面工作围栏内等位置相互配合,有序推进当日的作业任务。

“我们在前期的设备特巡中发现,这条10千伏线路存在一定隐患,由于该线路不是自愈型线路,极端情况下或将影响用户持续供电,因此必须在今年冬季用电高峰来临前及时完成全面检修和自愈型线路的升级工作。”合肥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张作盛说。

由于检修和升级的工作量较大,如采取传统方式推进作业所需时间长、影响范围大。为此,合肥供电多个部门对现场进行联合勘察,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同类型改造成功案例,最终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首次采用“桥接法”带电作业方式完成本次检修改造。

当日工作分两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工作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在10千伏宣城路43线路的9号至11号电杆之间导线范围内加装临时电缆,形成旁路回路,再对原线路内侧导线进行开断,这样就成功“打造”出一段无电的检修区间。

“通俗的来说,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心脏搭桥手术一样。通过这种新型作业方式,过去需要停电才能完成的线路检修升级工作就可以全过程不停电完成,整条线路上的所有用户几乎没有影响。”合肥供电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合肥电网投运自愈型配电线路2852条

据悉,第一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后,检修工作人员立刻接力完成线路隐患消缺和自愈型线路的升级改造。待所有改造工作完成之后,第二阶段工作开始时带电作业人员拆除临时电缆,将10千伏宣城路43线路恢复至原先的运行模式。经过12个小时连续作业,当日检修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这是安徽省首次开展“桥接法”带电作业,作业全过程节约停电时户数达680时户。通过本次全面检修和自愈型线路升级改造后,10千伏宣城路43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居民用电更放心,同时该线路也会“思考”,处置故障能力更强大。

“自愈型线路发生故障时,全过程无须人工参与,配网主站系统最快‘秒级’就能自动实现故障点的定位和隔离,快速完成非故障区域用户的转供复电,将影响降至最低。目前,合肥电网投运自愈型配电线路2852条,市区覆盖率98.04%。”合肥供电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底,合肥供电以滨湖科学城区域为试点,建成安徽省面积最大的不停电作业示范区,覆盖合肥市二环内、滨湖科学城核心区等49平方公里区域,服务用户近33万。截至今年11月底,合肥不停电作业示范区面积由49平方公里拓展至88平方公里,区内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2020年减少69.1%。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通讯员李岩 丁文康

编辑 彭玲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