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近日,合肥市民曾先生拨打新安晚报热线电话62639900,称自己新购入的二手车与店家宣传相差甚多,“我是从一个APP上看到的,显示是2021年款,跑了3万多公里,结果买到后我发现这个车后台数据显示跑了16万多公里”。
购车人:无意间发现里程数不对
曾先生在2023年12月21日在合肥南翔汽车城星曜名车店购买了一辆二手的理想ONE。此前曾先生是通过一二手车APP看中的这辆车,APP上显示该车为2021年款理想ONE,上牌时间2021年2月,表显里程3.2万公里,曾先生十分心仪该款车辆,于是花20万元购买。
购买当晚,曾先生在熟悉车辆使用时发现车辆没有2021款的理想ONE的部分功能,与购买的店家确认,才发现车辆是2020年款,因为曾先生十分喜爱该款车,就接受了车辆是2020年款的情况。
12月23日,曾先生将车开到4S店保养,想配个钥匙,工作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车胎磨损严重,建议更换车胎,曾先生将情况反映给购买的店家,店家同意支付曾先生4个车胎的更换费用和配钥匙的费用。同时,曾先生在4S店的指导下下载了理想的车辆APP,并通过车架号与自己的车辆进行了绑定,方便后续使用。12月26日,曾先生为了熟悉APP的使用查看了其中的各项功能,无意中发现车辆中心中显示车辆已经行驶161528公里,与仪表盘显示的32680公里相差甚远。
曾先生在APP查看到的车辆里程数
仪表盘显示的车辆里程数
刚开始,曾先生也拿不准,觉得才买了两年多的车,怎么会跑了这么多公里数?于是又致电理想售后,并在售后的建议下29日又前往4S店打印了该车前三次的保养记录。
根据曾先生出示给大皖新闻记者的保养记录显示,该车此前三次保养均在理想汽车乌鲁木齐新市服务中心(净水路店),保养时间分别为2023年7月17日、8月12日、10月5日,显示当时的里程数分别为141627公里、147416公里、160651公里。
曾先生表示,4S店的保养记录与官方APP后台均显示该车已跑了16万多公里,应该不是APP显示错误。
店家:电子仪表盘的数据无法造假
曾先生于是向店家提出退车退钱。并且该车是曾先生贷款购买,一年内提前还款可能还会涉及到贷款违约金。店家不同意曾先生的要求,表示曾先生可以先开一年,在一年后还完所有贷款,店家再将这辆车高价回收。曾先生说:“我觉得最不可信的就是高价回收这种说法了,并且现在这辆车已经开了16万公里了,我都怕这个车上路再出现什么问题,出了事情谁来负责,已经不敢开了。”
2024年1月3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致电了星曜名车的店长张先生,他表示他在合肥的4S店查询该车行驶公里数与仪表盘显示一致,并且这类新能源汽车都是电子仪表盘,不能随意更改,他觉得曾先生查询到的16万公里数据未必准确。
同时,因为车辆已经完成过户等全部手续,并且曾先生还是以贷款的方式购买,车辆也不能随意进行退还,所以他提出一年后向曾先生回收该车的方案,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估算该车的回收价格,张先生表示,因为车辆回收会受各方面影响,所以他并不能够给出估计。
官方售后:可前往官方网点查询实际里程数
针对该车辆实际里程数如何判断的问题,大皖新闻记者致电理想官方售后,售后工作人员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前往官方网点由电脑检测一下该车辆的实际里程数,当天就可以拿到检测结果。
除此之外,记者也联系了其他二手车商询问仪表盘的数据是否可以更改,该二手车商表示可以更改。记者又询问16万公里与3万公里里程二手车的差价。该二手车商表示,因为没有看到实际车况,所以不能准确估计,但是根据公里数来看,差价可能在五万元左右。该二手车商还告诉记者,购买二手车时,也可以通过车胎是否更换等情况来辅助判断车辆的行驶里程。
律师:二手车门店有义务对车况进行把关
曾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也拨打过消费者权益热线,但是与店家始终没有协商一致。根据该情况,大皖新闻记者咨询了安徽省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安徽典兴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金华。
他表示,根据目前购车人反映的情况来看,出卖人应承担如实告知车辆真实情况的义务,车辆已行驶公里数是反映出标的物折旧程度的主要方面,也影响购买者对于价款的判断。出卖人对于重大方面的隐瞒构成欺诈,相对人可以在法定期间内享有合同撤销权。出卖人缔约过程中有过错的,购车人贷款购车涉及到的提前还贷相应损失也应该由出卖人承担。如果是二手车商在收购时,车辆就被改动了数据,作为专业二手车经纪人(门店)应该有高人普通人的鉴别能力,更有义务对二手车的车况进行把关。如果双方间构成消费合同关系,购买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维护自身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