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三期正在推进,将选300部电梯加装物联网设备

大皖新闻讯 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就像城市的“神经”和“血管”,也被称为“城市生命线”。从2015年起,合肥市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搭建起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屏障”。时隔9年,合肥城市生命线建设进展如何?

1月上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三期8个专项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截止目前完成高架46个监测点位中的6处选址,并计划选取合肥市300部电梯加装物联网设备进行示范引导,建设电梯应用平台。

图为安徽省城市生命线智慧监管中心

将实现以小程序或app的方式,实时获取市区汛情信息

1月10日,记者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了解到,合肥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起源地”,2015年,合肥市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合肥已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137座桥梁、7316公里地下管网。

图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技术研究平台

“目前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正在开展三期项目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期工程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在桥梁安全、市政设施管理、燃气安全、排水安全、地下市政管线地理空间管理、森林防火、电梯安全、建筑安全等领域提供监测、预警、数据分析等全链条一站式安全服务,打造“合肥模式2.0”样板,形成全国示范带动效应。

据介绍,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三期主要包含八个专项。其中,市政设施安全专项包括4座中高风险桥梁结构安全监测和46处重点高架桥匝道现场环境视频监测,实时采集桥梁所处的静态、动态、环境等信息,为桥梁安全预警、安全分析评估和快速应急处置响应提供支持。“截止目前,完成高架46个监测点位中的6处选址,现场踏勘4处。应用系统和备份机房方案深化设计中。”该负责人介绍。

图为桥梁安全监测实验平台

而在排水安全专项建设中,三期服务范围扩展至合肥市主城区高风险排水管网,新增约300处管网液位计、1套管网流量计监测服务,并补齐45处下穿桥积水点监测和视频监控、针对市区5条河布设黑臭水体监测预警站5套。“三期还增强了排水专项的信息化服务,增加数据安全汇聚服务、可视化平台服务以及排水安全监测云平台等服务的同时,建立排水安全运行综合管理大屏,以一张图的方式展示排水管网、分区的基础信息和分布,对已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和风险进行掌握并评估。”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全方位智慧化的监管,可以实现在汛期以小程序或app的方式实时获取汛情信息,增强处置队伍的互联互通,提升汛期的监测预警和指挥能力。

截至目前,已完成下穿桥积水点位现场工勘和点位筛选,应用系统选型和方案深化设计中,可视化部分正在推进公安视频接入,机房承重评估、装修及布局、技术设计方案已完成。

将对瓶装液化气进行全流程安全监测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三期燃气安全专项建设中,为打造多节点、多维度、全场景的燃气安全在线监测网,通过购买50处燃气管网振动监测试点服务、瓶装液化气全流程安全监测服务等,将有效防范燃气管线第三方施工破坏、瓶装液化气安全监管等突出风险。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50处震动监测点位选址和方案深化设计和瓶装液化气全流程监管服务设计方案,下一步将组织方案评审。

桥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据了解,三期工程中的公路桥梁专项包括3座中高风险桥梁结构安全监测,通过实时采集桥梁所处的静态、动态、环境等信息,为桥梁安全预警、安全分析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已召开启动会,三座桥梁监测深化设计中。

据悉,森林消防专项建设中,计划对合肥市森林消防重点任务区域进行查漏补缺,解决监测面积覆盖不足、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对暂未覆盖的森林消防区域,通过高点云台监测摄像机感知体系建设和无人机建设,提供55处森林消防高点火点监控服务,并提供多旋翼无人机及无人机机库、载重型灭火无人机服务,实现部分防火重点任务区域初步覆盖,目前该专项建设已完成项目验收。

选取300部电梯加装设备建设电梯应用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三期建设中,电梯安全专项以降低电梯安全事故为目标,选取合肥市300部电梯加装物联网设备进行示范引导,建设电梯应用平台,与96366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供电梯运行故障告警、数据分析等服务,打造电梯安全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和电梯选取确认。

建筑安全专项以降低建筑安全风险为目标,围绕普遍存在的建筑结构主体风险、外墙脱落风险、建筑周边环境扰动风险,建设建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选取12栋属于代表性建筑作为试点对象,根据风险类别,加装可迁移式结构变形、沉降、图像、气象、视频等物联网监测设备,建立建筑风险模型,提供“监测+诊断+预警+排危”的线上线下服务,实现建筑安全风险的早预警、早处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方案深化设计中。

“三期建设中的地下市政管线地理空间管理专项,计划完成约2万公里既有地下市政管线数据的评估治理、约3500公里地下市政管线,以及其他重要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并配合入库、地下市政管线信息成果探测和更新入库全过程监督、跟踪检查及质量评价服务,夯实城市生命线工程基础数据底座。”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专项已完成深化设计方案评审,进入现场实施阶段,已在高新区展开探查工作。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通讯员 孙光辉 实习生 顾希文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