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米珠峰大本营内,合肥登山者李焕龙等待登顶窗口期

大皖新闻讯 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寒风呼啸,氧气稀薄,合肥庐江人李焕龙正在营地进行适应性拉练,等待一个合适的窗口期向世界之巅发起挑战。“海拔高、空气稀薄,但我的身体状况还不错,”5月14日晚,李焕龙在电话中略喘粗气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其准备情况。

合肥庐江登山者李焕龙。

李焕龙的登山生涯始于对强健体魄的追求。1976年出生的李焕龙在大本营内算是年龄较大的攀登者,“营地里比我大的恐怕不超过三四个。”尽管已年近五旬,但他仍保持每天凌晨4:30起床、5点跑步的习惯,每个月28天的坚持让他倍感自豪,“体能是人的第一能力,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没有体魄,一切都是空谈。”

李焕龙告诉记者,在做下攀登珠峰的决定前,他并没有登山的经验。2019年,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低谷后,他开始反思,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体验,也正是从那时起珠峰成为了他另一个维度的心灵归处。去年,他成功登顶一座6000米级山峰,为珠峰之行积累经验。但真正的考验发生在此后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他在更换路绳锚点时因安全锁未及时挂扣险些滑坠,这也是他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山会告诉你,敬畏比勇气更重要。"他回忆。

李焕龙正在进行攀冰训练。

2025年4月9日,在抵达拉萨后,李焕龙和团队用四五天适应高原,随后进驻珠峰大本营。在拉练中,他一度到达7028米的北坳营地,期间主要进行徒步耐力拉练和攀冰技术训练,从而适应高海拔、恶劣天气以及技术需求。5月9日重返大本营后,他进入漫长的等待期,"窗口期就像等一朵花开,急不得。"

当被问及为何49岁仍要登珠峰时,李焕龙直言,他此前一直在江苏从事工程建筑行业,在事业、物质上已无遗憾,但生命需要体验"活着的感觉"。站在雪线之上,会重新思考人类有多渺小,又有多坚韧。挂断电话前,李焕龙又大口喘了几次气,呼啸的风声夹杂其中,但他的声音却十分清晰,"珠峰不会因为我的年龄降低高度,但我可以用脚步证明——生命的海拔,从来不由岁月决定。"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汪艳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