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

大皖新闻讯 快板、大合唱、中国舞……5月22日上午,合肥市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包河区方兴社区康园北区大舞台举行。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自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合肥市包河区累计建设投放点1306个,建成启用数量位居合肥市第一。从合肥市来看,2024年以来,全市月回收可回收物能力达到800吨左右,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启动仪式现场。

分类达人倡环保 源头分类减浪费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分类不当导致超30%的可回收资源被浪费,垃圾混投更让处理成本翻倍。”在启动仪式上,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新胡李党总支书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陆梅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陆梅表示,可能一提到“垃圾分类”,不少人会觉得有些复杂,但实际做起来并不难。“我们在家里可以准备两个垃圾桶,一个桶用来装厨余垃圾,另一个桶用来装其他垃圾。”陆梅倡议,在家要做好源头分类,让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各归其位,“出门在外,看到混投现象可以主动提醒,用行动影响身边人。”

陆梅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活动现场,居民们踊跃抢答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环保手工区为孩子们提供创意DIY空间,在实践中学习分类知识。最引人注目当属“无界互动 分类未来”科技展区,通过“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实现“切水果”“绿色分类”等互动游戏,结合3D动画科普与AR问答,搭配智能垃圾分类箱、新型垃圾桶展示,让大家沉浸式感受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的魅力。

合肥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全利用”

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城管大队副大队长黄旭介绍,截止目前,方兴社区已建成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81座,并快速启用。“同时,我们将沿街餐饮、大型商超等分类情况同步纳入监管考核,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全覆盖。”

目前,包河区已累计建设投放点1306个,覆盖小区、单位656个,建成启用数量合肥市第一。包河区城管局因地制宜探索垃圾分类投放新模式,临街商铺实现厨余垃圾物业“上门取件”。同时,建立厨余垃圾分出量预警机制,依托厨余垃圾称重系统,实时线上巡查值守,精准掌控数据变化,针对下降点位及时实地督导。2025年以来,该区每月厨余垃圾分离总量均位于合肥市首位,厨余垃圾分离率位于老城区首位。

同时,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了解到,合肥市前端已建成4000余座分类投放点,配备督导员实行精细化管理,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中端改造12座垃圾转运站分类转运泊位,配备700余辆分类收运车辆,日均收运生活垃圾6000余吨;末端建成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达到9500吨/日、3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处理能力达到1600吨/日,建设标准和运行水平处在全国前列,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全利用”。

2024年以来,合肥市新增建设投放点位125座,可回收物回收网点400余个,新增智能回收柜200余个,全市总数达1000余个,提高月回收可回收物能力近100吨,达到每月800吨左右。同时,新建分拣中心1个,在建3个,全市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分出量稳步提升,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摄影报道 通讯员 李家平 程婧 毛娴静

编辑 张大为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