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荒山秃岭披绿结“金果”

大皖新闻讯    七月的热浪灼烤着庐江县白山镇十联村的土地,乡香缘家庭农场的空气里却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沉甸甸的梨子压弯了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汗湿的衣衫紧贴着后背,脸上却绽开满足的笑容。

村民徐大伍正麻利地将采摘下的梨子装箱,“从开春除草、施肥,到眼下采摘,一年到头有活干,”他抹了把汗憨笑道,“守在家门口,每月稳稳当当三四千块钱,知足!”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果园,几年前竟是工程取土后遗弃的荒滩——40多亩贫瘠之地,砂石裸露,草木稀疏。转机始于202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经济能人徐大明毅然返乡,签下土地流转合同。面对质疑,他带领乡亲们一锹一锹改良土质,引入黄桃、苏翠一号梨、玉露香梨等优质品种,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扎下了希望的根。

“现在正是梨子、桃子丰收季,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采摘,”徐大明托起一个饱满的苏翠梨,言语间满是自豪,“露天种植,日照足,水分多,亩产能有5000斤,刨去成本,一亩地收入万元左右。”

昔日的荒滩,如今已蜕变为高标准果园,采摘观光、果品加工等多业态发展,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这里深度交融。

果园外,车辆沿着新修的产业路排起长龙。游客罗媛媛带着家人穿行梨树间,精心挑选果实:“周末带老人孩子来,亲手摘的梨子格外甜,山野清风一吹,什么烦闷都没了!”夏日采摘游的火爆,印证了农旅融合的强劲活力。

蜕变非一日之功。近年来,白山镇以生态治理筑基,引入专业主体,整合项目资金,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创新推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荒山综合开发模式。全镇已整理流转荒山坡地万余亩,发展特色果林种植。

“秃岭生金,关键在机制。”白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夏云水点出核心,“企业闯市场,合作社联农户,政府优服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让万把亩荒山真正成了富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昔日水土流失的痛点,正转化为绿色发展的亮点,荒山秃岭飘起的“致富果香”,为乡村产业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大皖新闻记者  金学永  通讯员  钱良好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