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健:合肥不“土” ,深藏功与名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合肥解放前啥样?合肥真的很土吗?我们又该如何去宣传和介绍新合肥?10月24日上午,作家、地方史专家,有着“合肥通”称号的戴健做客大皖徽派栏目,用一个个如数家珍的精彩故事,为我们还原了合肥的“前世今生”。

解放前的合肥 小到无人知晓

徽派:建国70周年,大家看国庆阅兵式的时候都特别激动,感觉自豪,从您的角度看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

戴健:我的感触有两点,第一,胜利来之不易,共和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从合肥是怎么解放的“以观沧海”,从合肥新旧政权是怎么交替的就可以看出整个共和国的成立的进程;第二,70年前的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和两边简易观礼台上总共有600多人,其中安徽籍21人,合肥去了10位,这是合肥的光荣。

徽派:说起合肥解放,有没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戴健:当淮海战役打得正浓的时候,设在安徽宿县时村的新华社华东分社,领导召见了几位记者,其中领头的一位,就是后来成为安徽著名作家的陈登科。领导命令他们组建新华社合肥支社,即刻南下,报道合肥解放事宜。陈登科问了句:合肥在哪?领导说:反正在蚌埠南边,步行到那边再问。现在看来只能说,当时的合肥真的太小了,小到无人知晓。到了蚌埠之后,在陈登科的苏北小老乡、时任蚌埠市市长万金培的帮助下,一行人坐上了大卡车前去合肥。在途经定远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一队解放军,一问,是去接管合肥的,里面就有内定合肥市委书记黄岩、副书记李广涛和市长郑抱真等,遂邀他们上车。不料车子在定远境内年久失修的严桥侧翻入河,个个挂彩。等养好伤到达合肥时,已是大年三十。合肥是1949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解放的,可以说他们都是踩着爆竹屑进来的。

历史上的合肥 水文化是底蕴

徽派:很多人觉得合肥的名字念起来土土的,您觉得合肥的味道在哪?

戴健:确实,网上曾经有“舆情”要求改名,认为合肥太土,不是还有句歇后语叫“两个胖子睡一头”吗?其实年轻人不懂也是情有可原。合肥这个地名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它跟水是连在一起的。《尔雅》上解释“肥”是“归异出同流”,就是指东淝河、南淝河是在这里一分为二,有着浓厚的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合肥”这个地名在四位大家的四部巨著中出现过。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也记载:“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陈寿在《三国志》中则说:“合肥之贵,孰若吴、楚”。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与肥(今东淝河)。”合肥被这些大家引用和褒扬,足以说明她的底蕴深厚。

徽派:您觉得大家对合肥的印象分不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戴健:要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我们的宣传不够。历史上合肥出了很多大家,比如姜夔,《全宋词》载有他80多首有22首写合肥。姜夔是江西鄱阳人,但那时候就看上了合肥,是瓦屑坝移民合肥第一人,后来龚鼎孳、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段祺瑞的祖先分别从江西临川、湖口、鹰潭、进贤、鄱阳移民合肥。解放后还是有很多人写合肥,为合肥扬名,比如陈登科,鲁彦周等,他们成为文学皖军的旗帜。我相信大家都来宣传合肥,合肥的明天会更好。

徽派:如果可以选择,您会选择什么典型故事去宣传合肥?

戴健:其实合肥不是一个纯文学的园地,但是合肥人往往成为文学的厚土。比如包拯,他虽然不是文学家,但由他衍生出的故事很多。包拯只做了一年零三个月的开封府尹,后来流传了多少断案故事,文学里的、戏曲里的包公都非常生动;再比如李鸿章,他本身是军事家、政治家,但他的诗词书法,甚至他的饮食文化都值得研究。还有城隍文化,环巢湖文化等,衍生出的作品非常多,都值得讲。

现在的合肥  景点日新月异

合肥影像

徽派:提到城隍庙、逍遥津这些老合肥景点,还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分享?

戴健:历史上有庐阳八景,后来有合肥十景,2006年有了合肥新十景,现在有关部门正在搞新时代合肥十景评选。合肥在不断变化,景也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历史上的合肥曾经饱经战乱,一半左右姓氏是从江西瓦屑坝过来的;现在的合肥是省城,积聚人气,像滨湖新区,移民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本地人口。

《三国志》里多次介绍逍遥津,《三国演义》中“张辽大战逍遥津”就是章回名。逍遥津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战场,但那时不在城内在郊外,随着城池不断扩大,逍遥津被括进合肥城内。庐州府城隍庙,已有千年历史,从宋朝建,晚清重筑,改革开放后傍着它开辟市场。前不久彻底修缮一新,我主持布展的。现在我们既可以看到复原的历史,也能欣赏到老城的变化。

徽派:对于不了解合肥的人,您会首先推荐去哪里看看?

戴健:应该是我非常熟悉的干了9年的安徽名人馆,她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展馆,面积38000、展陈面积20000平方米,最大限度布展,重点展出95组安徽名人,让参观者从可能不知道到知道,然后爱合肥爱安徽。布展过程中我体会很多,从总序到八个馆的分序,都是我用两个中指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安徽名人馆以恢弘的安徽历史名人群雕为开头,结尾则是表现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师晶巨幅版画《巢湖颂》,16米长,2.4米高,所谓“龙头虎尾”,为名人馆增添了光彩。

戴健讲述艺术作品里的巢湖

未来的新合肥 浓浓的科技范儿

徽派:对于新合肥人来说,未来的合肥有哪些值得期待的?

戴健:未来的合肥,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科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科技为标志。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三十八所,十六所等等,都是叫得响的合肥名片。滨湖科学城的架构也拉起来了,合肥的科技发展会越来越好。

徽派:现在都流行网红打卡,您觉得在合肥逛和吃可以选择去哪儿?

戴健:重点可以到滨湖,三馆同看,即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安徽创新馆。吃呢,我这两年给合肥一系列饮食文化旅游点做策划,比如罍街,黉街,半边街,贡街,还有最新的合柴1972,合肥玩的吃的越来越多。建议大家利用周末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我们的合肥。我最近在各县区市巡回讲合肥70年,手头上有好几本书也同时在搞。今后不管是写书、布展还是讲座,都会一如既往地把更好的合肥故事奉献给大家。

徽派访谈进行时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李燕然/文 薛重廉/图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