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开国大典的安徽人(下)

爱国爱教赋新词的赵朴初

赵朴初(1907.11.5—2000.5.21),太湖寺前镇人,生于安庆。幼承家学,其先祖赵文楷(状元)、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赵朴初少时即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东吴大学毕业后深入研究佛教各宗哲理教义。20世纪30年代初,曾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发起成立中华佛教护国和平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收容、救济战区难民,动员大批青壮年参加抗战。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1945年与马叙伦、许广平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上海解放前夕,组织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收容安置失业工农群众和游民。1949年代表佛教界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2年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历任该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传统,爱国爱教,保卫世界和平。精文史哲,擅书法,工诗词散曲。

1951年初秋,身为华东民政部副部长、上海市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的赵朴初为分配救灾物资事到合肥,和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行署主任黄岩商谈于城隍庙。1990年10月他再次来合肥时,忆往事填词《西江月》:

四十年前茶馆,会谈记与曾黄;花生瓜子两篮装,破桌昏灯共尝。

今日雕花楼上,窗明几净茶香;城隍庙外看商场,一片兴隆气象。

同上天安门的龚普生龚澎

龚普生(1913.9.?—2007.8.4)生于上海,龚澎(1914.10.10—1970.9.20)生于日本横滨。她们的父亲龚镇洲,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中率部攻打清江署衙,是为“苏皖一带响应武昌起义之先声”。

龚普生是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候补代表,龚澎是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代表。这对姐妹花老家在合肥北乡岗集,合肥解放后岗集属肥西,1965年划给长丰。1949年7月24日,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在西摩路宋氏老宅成立,这是解放后上海第一所新型托幼机构。

宋庆龄主持开所典礼,邓颖超致辞,许广平、廖梦醒、李静一、曹孟君、张琴秋、杨之华、邓裕志、胡子婴、胡耐秋、赵峰、龚普生、康若愚等各界名流应邀出席。两位合肥巾帼李静一、龚普生首次晤面。1953年9月,托儿所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开国大典时龚澎在天安门城楼上。

组织开国第一宴的余心清

余心清(1898—1966),合肥人。金陵神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礼宾专家。开国大典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欢庆晚宴,招待参会的600多位贵宾。开国大典尚未结束,余心清就匆匆赶到北京饭店,他亲自操办了“开国第一宴”。凭着对北京饮食业的了解,余心清事先指挥饭店选择口味比较适中,北方人、南方人都可以接受的淮扬菜系,并调来其他饭店几位名厨掌勺,精心制作。其传世菜单是——

冷菜四种:五香鱼、油淋鸡、炝黄瓜、肴肉;头道菜:燕菜汤;热菜八种: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第二道和第三道热菜之间上四种点心,咸点为菜肉烧卖、春卷,甜点为豆沙包、千层油糕。用酒竹叶青等。

余心清曾任政务院典礼局局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1955解放军首次大规模授衔仪式,毛主席、周总理指定他主持。余心清和冯玉祥是儿女亲家。

谏言国旗国名的张治中

张治中(1890.10.27—1969.4.6),巢县(今巢湖市)黄麓人。爱国将领,曾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湖南省主席、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等。1949年为国共和谈国民党方面首席代表,和谈破裂后留北平。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

第一届政协会上讨论国旗方案,张治中反对采用几成定局的一颗星一道杠,促成采用五星红旗。此前商讨国名,毛泽东整合大家的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国名,大多数人都表示赞同,唯张治中说:“‘共和’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就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意见被采纳。

张治中牢记“咬口生姜喝口醋”的母训。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之有今天,是由母亲这一句话的赐予。”1930年代初张治中在巢县洪家疃村亡母墓侧盖了三间小屋,名曰“墓庐”,中屋悬挂于右任所书“咬口生姜喝口醋”,两旁挽联为:堂上春晖遗训在,人间慈母苦心多。每次返里,张治中都留宿此屋,一来守孝,二来重温母训。巢湖人至今流行此语。

中华职教社先驱孙起孟

孙起孟(1911.3.2—2010.3.2),休宁商山杨庄村人,7岁随父母迁居苏州。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4年任贵州省立师范学校校长。1938年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四川、云南办事处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总书记。后在香港任教。1948年底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代表民主建国会赴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任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人事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名誉主席。

孙起孟是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卓越领导人,为民建的创建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提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进宪法。历任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副理事长、理事长。

“四爱”精神和“三不”原则——孙起孟1939年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鼓励他服从需要,做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至1950年1月入党。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孙起孟爱国、爱党、爱会、爱学;日常生活中他不收礼、不吃请、不祝寿,一盒月饼、一束花都不收。

参加开国大典后回到合肥的陈荫南(后中)、梁从学(后左)。

指挥解放合肥的孙仲德

孙仲德(1901—1961),合肥(今肥西,老家新河原属合肥县今属庐江县)人。少时在三河镇读书当学徒,青年时考入保定军校,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后任合肥县三河镇商装队队长,通过其表弟颜文斗(中共合肥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的关系,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利用其公开身份秘密组织“舒(城)、庐(江)、合(肥)地区赤卫互济会”。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肥南区委书记,次年任皖西北特委委员和游击师师长。1937年夏赴延安向中央请示工作,入抗大学习。1938年回皖,先后任和(县)含(山)地委书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1949年1月21日指挥所部解放合肥,任军管会主任。后任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安徽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1953年调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58年改任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

民主人士副省长陈荫南

陈荫南(1890—1963),泗县(后析出泗洪)双沟镇陈店村人。1911年毕业于安徽陆军测绘专科学校,辛亥“二次革命”失败后入浙江讲武堂学习。1917年后历任泗县警察所所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先遣军司令部副官兼第一团团长。抗战全面爆发后投身于民族救亡运动,任泗县赈济委员会主任,皖东北军政推进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部长,苏皖边区参议会驻会委员兼泗南县参议长。抗战胜利后任解放区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副主任、民政厅厅长。1949年1月合肥解放,4月皖北行署成立,任行署人民法院院长。同年10月参加开国大典后任皖北行署副主席。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任首届委员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1952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安徽省主任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1956年5月任安徽省副省长。 戴健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