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发现”蒲松龄的伯乐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1640-1715)以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名扬海内外。19岁时,蒲松龄参加童试,也就是考秀才。在县、府、道三级考试中,他接连三次获得第一名。一时间,蒲松龄声名鹊起,然而,在接着的乡试中,蒲松龄居然落榜了。此后人生中,蒲松龄一共考了N次,一一败北,直到72岁,才考了个“岁贡生”。这不能不使他时时念及当年连续考了三个“第一”的高光时刻,他也由衷地感谢当年提携他的“恩师”、安徽宣城人——施闰章。

蒲松龄雕像 刘陈寅(供图)

不畏权不恋财的“宣城派”盟主

从幼年看,施闰章(1618-1683)算是聪明又成器的人。他出生于理学世家,出生地在宣城双溪螺丝冲。9岁时成了孤儿,跟着祖母和叔父生活。叔父非常重视对这个侄儿的培养,在当地给他选最好的老师,老师和叔父不仅引导他读科举考试的书,还非常重视培养他的诗文写作。施闰章勤学强记,早有文名。从他的诗作“十八病且婚,生计日转拙”看,读书年代的施闰章,家庭条件并不好,身体也不好。

叔父还注重施闰章的游学活动,早年就安排他去北京,与北方文人诗歌唱和,这就使得施闰章眼界开阔,情趣大异于一般读书人。施闰章早年也以诗扬名,与北方的宋琬被当时人称为“南施北宋”,而且施闰章主持东南诗坛数十年,因其诗作清真坦率,特色明显,人称“宣城派”,以致一诗脱手,争相传诵,被人视为“才子”。

在科举考场,施闰章顺风顺水。顺治六年(1649),施闰章取得会试第一百九十二名,顺利进入殿试,并成为当年第二十九名进士,被派往刑部“观政”,就是去刑部实习。这时,施闰章的病又犯了,不得不回家病休一年多。假期结束,他回到刑部任职,先后被派往广西、湖广,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调任山东提学佥事——学政的副手。

施闰章赴任山东,便将诗文务实的风气带至邹鲁,这在他次年主持的童试中便得到体现。

顺治十五年(1658),施闰章主持走马上任后的首届童子试。考试前,一位陌生人上门自我介绍称,他受当朝大学士、吏部尚书刘正宗的特别委托,专为安丘的一名考生而来。该考生,是刘正宗当年同科进士的孤儿。安丘,是刘正宗的故乡。刘正宗(1594-1661)是明朝崇祯年间进士,曾是太子的讲读官。清人入关后,屡次诏请刘正宗入仕,刘正宗方入朝为官,当时人称“刘阁老”。就是他,在吏部尚书的任上,举荐施闰章为山东提学佥事,对施闰章来说,可谓有“伯乐”之功。来者转告刘阁老的“指示”,要求施闰章务必照顾这个孤儿。

考试后,施闰章抽出该孤儿的试卷,觉得水平不够,“未予入格”。

榜单一公布,来者立即找上门来,对施闰章说:“你好自为之!这件事情关涉你的前途祸福!”施闰章说:“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办,则朝廷势必失去一名真正的学子。我宁愿不当这个官,也不会干这种违背良心、有失礼教的事情。”

不久,刘正宗兄长去世,他归乡办理丧事,借机找出那名孤儿的答卷,发现质量确实不行,于是感叹道:“这不能说我对不起同年了!这份答卷确实‘文不入格’。施愚山不畏权、不恋财,是个真君子!”愚山,施闰章的号。

“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的秀才

在顺治十五年的童试中,还有一位考生,注定要让主考官施闰章青史留名的。这位考生,就是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

清朝顺治年间的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道试(院试)。弄明白童试的这三个阶段,就容易理解蒲松龄的“三个第一”了:蒲松龄在淄川县参加县试,名列第一;府试第一;院试第一。最后通过院试的,就是“生员”,也被称为“庠生”“诸生”“茂才”“博士弟子员”。民间俗称“秀才”。蒲松龄取得三个“第一”的成绩后,即成为“博士弟子员”。

院试是由学政出题目,考试内容为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蒲松龄拿到手的题目是《蚤起》和《一勺之多》。

《蚤起》出自《孟子·离娄下》,也就是“早起”,说的是“齐人一妻一妾”,男人每天出去都酒足饭饱而归。妻妾问与谁在一起,回答总是与富贵人小聚,但妻妾从来不见有富贵的朋友上门,这引起妻妾的怀疑,于是妻子“蚤起”跟踪,结果发现男人拐弯抹角来到坟地,吃了一些人家祭祀亡者的饭食,然后回家在妻妾面前谎言炫耀,这让妻妾伤透了心。

根据院试答题要求,蒲松龄当按照八股文的套路,来完成这份试卷。八股文的写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和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提比、中比、后比、束比组成。每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有明确规定。当时,一篇八股文的字数要求为550字,超出或不足都会影响评分。

考官施闰章的评价是:“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满满的欣赏与夸奖!

施闰章出的第二个题目是《一勺之多》,出自《中庸》,原文大义为:

无垠的天空,是由很多明亮的物体组成的,有太阳、月亮和星系;广袤的大地,是由一撮撮碎土堆积起来的,它负载三山五岳而不觉沉重,承托江河湖海也不泄漏;再说大山,是由许多拳头大小的石头垒起来的,它高大雄伟,丛林茂密;再说江河,它是由一勺勺的水汇聚而成,深不可测,蛟龙鱼鳖,生生不息。

含义为不要嫌一把土、一勺水量小,大山、江河就是这一把土、一勺水汇聚而成的。

蒲松龄的这篇八股文,目前为止,我们还没见到,不知道他是怎么写的。但自从得到施闰章的好评之后,一时间,蒲松龄“文名籍籍诸生间”。所谓“空中闻异香”,是考官施闰章对蒲松龄别具一格文风的认可。蒲松龄的答卷,除了形式上不敢偏离“套路”半步,但内容上却写尽齐人之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这种“务实”的风格,恰恰是施闰章所激赏的。

既然这种风格给蒲松龄带来名利双收,蒲松龄自然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殊不知这种风格不是每一位考官都欣赏的,特别是在以八股文具体要求论英雄的年代。因此,有人称蒲松龄在后来的乡试中屡败屡战,与当初施闰章的点赞或许有关。

两年之后,施闰章调离山东,主考学政一换再换。虽然蒲松龄基本上每次的乡试都参加,但一辈子再也没有出过彩,直到72岁时,按照规定,因数十次参加考试的资历,得了个“贡生”头衔,候补县学训导,可年逾古稀的蒲松龄哪里还有多少等候的岁月呢?76岁时,蒲松龄去世,留下了名垂后世的经典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施闰章一度被官场裁员,回乡赋闲。康熙十八年(1679),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施闰章被征用,出任《明史》编修官,四年后去世。现在北京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有“施闰章故居”。他的墓地在现在的宣城市向阳镇双溪螺丝冲,为省级文保单位。 (丰吉)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