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本着尊重现实、更尊重史实的原则,循孙立人将军的家族史,尤其是孙立人祖父徙居庐江县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以便广大游客增进了解。
庐江县金牛山南麓孙立人故居。
龙舒孙氏
《龙舒孙氏宗谱》记载:龙舒(即今舒城县)孙氏系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之后裔。清雍正(1723—1735)初叶,孙氏第73代裔孙、贡生孙正仁,经商至庐州府三河镇(古名“鹊渚”),因爱“鹊渚,濒巢湖西岸,烟水清滋,生物繁盛,云帆出没,有四通八达之便”,便将全家由休宁县迁至“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定居,“其后子孙以科第起家,蔚为望族。”因舒城县古名“龙舒”,故世人称此支孙氏家族为“龙舒孙氏”。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庐州府并在三河扎营据守,龙舒孙氏家族在三河镇以商为业的店铺遭毁。孙正仁六世孙(孙立人祖父)孙炳焱为谋生计,去浙江投奔时任杭嘉湖兵备道(分理辖区军务)的堂叔孙观。同治二年(1863),战事平息,孙炳焱回乡,位于三河南岸“龙舒孙氏”的宅院只剩下残垣断壁,便举家南迁至与原孙氏老宅相距18公里的庐江县金牛镇(今金牛中学校址),扩宇创基,重建家园。
重建的孙家宅第坐落于金牛山南麓,五进四庭院,每进11间,坐北朝南。整个建筑木架结构,青砖小瓦,室内门窗户扇均有徽雕。室内装饰摆设及家具等用品,均一派晚清民居风格。
孙炳焱移居庐江金牛山后,继续以经商为业,凭其徽商的超人才智,不几年即成当地巨富。与此同时,孙宅人丁兴旺,连得三子(浤泽、熙泽、春泽),其中浤泽、熙泽又分别高中进士和举人。庐江金牛“山南孙家”,声名大振,成为庐江县西北乡的名门望族。
光绪六年(1880),孙观回籍祭祖,来到金牛山,但见山不高,有祥云缭绕;山下金牛河,水不深,有霞光笼罩。他一下就看上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在金牛山北麓(今金牛镇健康村)购置田地建造孙氏宗祠,并亲笔题写祠堂大门楹联:“龙田绵世泽,厥土振家声”,昭示着孙氏家族世泽绵长,振兴昌盛。基于此,清光绪十一年(1885)续修《庐州府志》,在该志卷五十八“世族表”中,《直隶布政使孙观世族表》收录于庐江县名下。
三河镇“孙立人故居”内的蜡像。
金牛镇故居
同治八年(1869),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龙舒孙氏第七代)出生于庐江金牛山孙宅。光绪十五年(1889),孙熙泽完婚,元配夫人乃庐江北乡名门望族方家闺秀,婚后共育有三男(同人、立人、衡人)和三女(静人、作人、之人)。
孙立人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5岁时生母病逝(其父续娶方氏堂妹),7岁入家学,9岁时随父去青岛读书,13岁又随父到北京。1914年,适逢清华学校招生,孙立人回安庆报考,结果名列榜首。1919年,升入清华高等科(土木工程系)。当年,其父命他回乡完婚,女方乃孙家世交、合肥龚氏龚夕涛小姐。对此桩婚姻孙立人并不满意,但他是一个大孝子,父母之命不可违,便于寒假期间回家与龚夕涛小姐拜堂成亲。
此乃孙立人少小离家后第一次回庐江金牛山老家,寒假一结束他便离家返校。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公费留美,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5年毕业,又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校。1928年,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获政府资助,赴英、法、德、俄等西方国家考察军事,从此步入戎马生涯。夫人龚氏因不适军旅生活,便留守金牛山故居。
1932年冬,孙立人父亲孙熙泽病逝,后母方氏亦于当夜吞烟土殉夫。孙立人闻讯立即回乡奔丧。因家乡习俗,老人病逝入殓,要择地暂厝一年后方可入土安葬,1933年冬,孙立人专程回乡安葬父母,墓地在距金牛山30里的“龙颈凤领”之地——龙灯桥畔(今庐江县柯坦镇境内)。
孙立人回乡安葬父母后,在金牛山故居“守制”三个月。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故乡行。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了。
新中国成立后,龚夕涛回合肥其姐姐处安度晚年,孙家已无直系亲属留住孙宅。地方政府将孙宅改建为学校,但当年孙立人结婚和后来龚氏居住的第三进11间房屋,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被完整保留,其室内的陈设至今保存完好。
2001年,金牛中学筹资30多万元人民币对孙立人故居进行修缮,并另辟小院加以保护。小院内,有古井一口。当年孙立人亲手栽种的枣树、木瓜树虽饱经风霜,却仍遒劲葱茏。
2012年7月,庐江县金牛镇“孙立人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立人故居内当年婚房的实物。
鹊渚的情怀
尽管现存《龙舒孙氏宗谱》及相关地方文献无具体记载,但三河老街上曾有龙舒孙氏家族经商的店铺和住宅,是无可置疑的史实。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政策支持,旅游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三河古镇旅游业兴起。为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三河文旅品牌形象,三河镇政府在当年龙舒孙氏“以商为业”的店铺(住宅)旧址,建造了一个“孙立人故居”。
在一篇题为《两座孙立人故居孰是孰非》的文章中,是这样记述的:这座故居建造的依据是一副对联“龙舒绵世泽,鹊渚振家声”,这是孙立人家谱里刊载的。“龙舒”是舒城县,而“鹊渚”便是三河的古称。正是因为这副对联,确定了龙舒孙氏家族及孙立人将军与三河镇的历史渊源。文章结尾写道:安徽省文物管理处张宏明处长对此现象表示,庐江孙立人故居已列为“文保”单位,对于纪念馆性质的故居可以作为百姓瞻仰的地方。
孙立人是抗日战争期间的著名将领,1942年在缅甸战场,他率领新38师击溃十倍于己之强敌,取得举世闻名的“仁安羌大捷”,大振中国之军威。
随着对孙立人抗战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化,他的抗日功勋越来越被海内外华人所敬仰。作为他的家乡,安徽省庐江、肥西两县,分别将他在金牛镇的出生、结婚地,三河镇龙舒孙氏家族早期的发迹地,开发成旅游景点以供游客参观。一位游客参观两处“孙立人故居”后,写下一首七律《谒孙立人故居》——
苔痕斑驳古墙陈,犹记将军百战身。
阶下弹冠多故吏,堂前说剑几乡邻?
遗冠似诉滇边雨,照影长温岭外春。
莫道庭园空寂寂,东风岁岁扫碑尘。
通过两处“故居”,游人可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活气息和奋斗历程,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谓“时代所需,民心所向”。 (汪德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