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 | 从“易”与“义”,看老区金寨人的本色

据安徽时评微信号消息,这两天,天寒地冻,一条暖消息刷了屏。

在大雪封山封路的时候,安徽金寨县槐树湾乡的村民提着篮子,篮子里装着热水热饭,免费送给路上被困的司机。

这让人特别感动,但又不仅仅是特别感动。

平常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也会提着篮子来到路边,与过路司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叫“易”,公平交易的“易”——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而这回村民愿意交货,却拒绝收钱,这叫“义”,义重如山的“义”。村民心里有杆秤:对受困的人,必须无偿帮助;否则,那就是不义——这是老区人民做人做事的常态。

我们注意到,这次活动是当地政府组织的。而这种一呼百应的行为,让人想起了当年当地老百姓响应政府号召,出人出钱出物支持革命、奋勇抗日的历史。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寨人的本色是红色。

聊到这里,我想起上个世纪在芜湖当记者时,曾经写过一篇获奖报道,叫《老区来的大学生买不起吃饭的碗》,那位大学生的家就是这次的金寨槐树湾乡。报道感动了读者,芜湖人纷纷解囊,捐助大学生。

后来我带着捐款,专门去了当时还比较贫穷、远没有现在富裕的槐树湾乡,找到了这位大学生的家。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大学生及其父母却坚决拒收捐款,并且坚定地认为,他们能战胜暂时的困难。若干年后,我了解到,当年这位买不起饭碗的大学生,后来考取了博士,现在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大学教授。

义不受金,穷有骨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着金子一样美好高贵心灵的金寨人民,他们的底色应该是金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色源于底色,底色涵养本色,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在这里,向老区金寨淳朴善良的普通百姓,致以崇高的敬意!

华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