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丨今晚打假,全民吃瓜——然后呢?

又到一年“3·15”。这是一年中,消费维权关注度最高的一天。今晚8时,第34届“3·15”晚会将在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

据前期预告,今年的“3·15”晚会中,将曝光屡受处罚的食品企业仍违规经营、天价消费品背后的营销套路,揭秘互联网数据造假问题,曝光其逃避监管的黑手段等。

虽然目前还无法得知,今晚会曝光哪些让人瞠目结舌的“黑幕”,又有哪些企业品牌让人大跌眼镜,但可以预见的是,一大波“热搜”已经在路上,一大波监管检查将在未来几天陆续展开。

自央视1991年首次推出“3·15”晚会,它就承载了太多期待:不法商家提心吊胆,生怕曝光的是自己的“小秘密”;消费者拍手称快,恨不得每天都能曝光一批“猛料”。

靠着晃动的镜头、隐秘的拍摄,“3·15”晚会犹如正义的化身,是每年定时燃起的火把,每每引发一波舆论攻势,推动一波强力监管。

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

但是,晚会能曝光的案件不过寥寥数件,而一年到头,人们遇到大大小小的消费侵权事件多如牛毛。一年365天,仅靠着3月15日一天的高热度,维权问题真的能解决吗?

维权打假,不能光靠“3·15”晚会。

如果把消费市场比作是一棵大树,消费维权工作就像是啄木鸟。当消费者发现了蛀虫,啄木鸟应该及时将蛀虫清理掉,以免虫患不止、大树遭殃。

显然,“3.15”晚会只是曝光平台,它不应承担也无力承担起啄木鸟的作用。

今年“3·15”晚会的主持人  图片来自央视财经微博

那么,谁是真正的啄木鸟?

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脑海中常会浮现一串数字“12315”。

1999年,为了切实解决广大消费者“投诉难”的问题,国家层面统一开通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专用电话。目前,通过“12315”网络平台或者拨打热线均可进行投诉举报。

然而,热线的开通,也引发了新的问题——“12315”作为消费者投诉处理机构,通常只发挥协商调解作用,如果涉及较复杂的问题,只能将相关信息报告给行政部门,由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一些消费投诉在“转交”的过程中,往往不了了之。

健身房突然跑路,旅行中途遭遇无端加价,网购商品货不对板……消费侵权花样百出,往往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以健身房跑路为例,这是典型的预付式消费纠纷。单用途预付卡的主管部门是商务部门,多用途预付卡主管部门是银行机构,直接监管市场经营主体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在过往发生的跑路案件里,各部门互相扯皮推诿屡见不鲜。

“12315”热线是传声筒,而解决消费维权问题,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力。

今年“3·15”晚会将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每一个领域的维权及监管都不是靠一个部门就能彻底解决的。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如果市场不是能够让人盈利、赚钱的地方,也就不能称作为市场了。正因如此,政府“有形之手”更不能缺席,要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提升协同监管水平。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少地区采取成立重点产业专班的方式,分工合作,定期会商研判,推进产业布局。解决重点领域消费纠纷时,也应将各方力量拧到一起去,进行集中整治。

例如,近期正在开展的农资市场整治,就集合了农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力量。这样的方式应推广到对消费维权的回应中。

降低消费维权成本。为了追回一只鸡,必须杀掉一头牛,这是许多消费者在维权时会遇到的问题。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过高,不少消费者只好放弃维权。“东西已经吃了,没法鉴定,也没法继续维权”——举证难,也是阻碍维权的因素之一。

“12315”热线、消保机构、行业协会等应主动作为,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让维权能少走弯路。

关注保护弱势群体。老年群体、偏远乡村居民等是消费侵权的重灾区,更糟糕的是,这些弱势群体往往不会主动“发声”,致使乱象愈演愈烈。

关注保护弱势群体,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可以通过开办公益科学讲座、设立老年消费公益热线等方式,提供消费指导。社区、村镇等基层管理工作者应多多注意他们的消费习惯等,适时予以引导。

……

总之,“3.15”晚会仅仅是一台晚会,消费维权绝对无法靠一台晚会去解决。唯有监管者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带给消费者一个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不会沦为一个口号。

据安徽时评  撰稿:彭园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