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 | “一次购票终身游”,是妙招难叫好

近日,新疆吐鲁番市全市各A级景区执行首次实名购门票、终身免门票政策。

游客在吐鲁番市博物馆参观 郝昭/图

游客只要在景区购买一次门票且同意在购票系统中存留个人信息的,今后就可以凭身份证免费进入该景区,终身有效!

长期以来,一些旅游景区因门票价格偏高颇受诟病,景区摆脱“门票依赖”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新疆吐鲁番推出“一次购票终身游”政策,直接减轻门票支出,游客拍手叫好应在情理之中。

但是,摆脱门票依赖并非简单免门票,如何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才是关键。如果乐观相信“一次购票终身游”是提高重游率的妙招,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

目前,绝大部分旅游景区的重游率不高、回头客很少,真正能从“一次购票终身游”政策中得到实惠的游客屈指可数。

旅游景区重游率过低,不只是因为高门票劝退回头客,还因为游客时间、精力和金钱有限,大多抱有“到此一游”心理,“二刷”“三刷”同一个景区并不划算。

当然,景区摆脱“门票依赖”是大势所趋,“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是必然。近年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很多知名旅游景区努力摆脱“门票依赖”,推出减免门票活动。黄山市已有10个景区常态化不收门票,全市常年免门票景区达到32处。

但就整体而言,国内景区摆脱“门票依赖”的步子还是太慢,不少景区的“门票依赖”仍然比较强。

原因并不像一些人理解的,景区出于利益考量不愿意舍弃门票收入这块肥肉,而是“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景区摆脱“门票依赖”,还能很好地生存发展,必须依靠二次消费项目实现盈利,包括交通、演艺、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游乐项目等。比如,西递景区打造了多样的文化消费新场景,2023年的门票收入虽然较2019年减少一成多,但花灯制作、闹灯会等体验活动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二消收入增长了近2倍。

文化旅游伴手礼 刘勤利/图

问题是,受到法律法规、土地性质、生态保护等制约,很多旅游景区在建设索道、缆车、沉浸式体验项目受到一定限制,不是想建就可以建起来。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在核心景区内安排索道、缆车等项目以及大型文化、体育和游乐设施。

当一些旅游景区缺少二消项目,或者二消项目建设受到严格限制,转变发展模式就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

景区是否告别“门票依赖”,还涉及到算大账和算小账的问题。站在地方政府立场,算的是大账。旅游景区免门票换来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消费增长,可以带动当地经济。而对民营景区来说,算的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账。免门票或者“一次购票终身游”,景区收入随之减少,等于“肥水流了外人田”,缺少减免动力。

摆脱“门票依赖”是一项系统工程,可考虑适度放宽景区二消项目建设审批,让景区延长旅游产业链,通过二消方式增加收入。

地方政府也不妨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对门票依赖较强的景区予以一定财政补偿,提高景区实施门票减免政策的积极性。

找准问题,精准施策,真正实现多方共赢,才有望真正破除“门票依赖”。

据安徽时评   撰稿:何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