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用户就丰巢快递柜以超出18个小时免费保管期为由向其收费提起诉讼,要求其退还1元管理费,得到法院支持。
这起诉讼,让智能快递柜行业惯用的对用户收取超出免费保管期限的费用做法,即“超时费”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2020年5月,丰巢公司智能快件箱收费问题引发争议。国家邮政局出面约谈企业,要求其调整完善收费机制。但广大用户的直观感受并未改善,快递柜运营企业并未以实质性措施消除用户质疑。
目前,城市生活节奏快,早出晚归者多。设定免费保管期限,有助于增强智能快递柜的用户粘性。但快件保管期限的设定,理应符合人们作息规律和普遍认知。一般而言,最少保管时限以24小时为宜,丰巢柜设定的18个小时保管期限明显偏短,有坐收渔利之嫌。
免费保管时间,只是关于“超时费”争议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实质是,“超时费”,该向谁收取?
按照2019年颁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当快递企业使用快递柜用于投递快件时,快递企业是实际上的快递柜使用人。现实中,快递公司(快递员)使用智能快递柜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快件妥投。
一直以来,丰巢等智能快递柜运营企业,似乎有意模糊“超时费”的收费对象。
表面上看,快递柜运营企业是受到快递员不按址投递的不规范行为所累,加之无法查证进柜快件是否经过收件人同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收件人收取“超时费”。
这种行为利用了收件人急于取件而无暇深思的心理,在收费标准上实行几毛钱及至数元不等的小额收费,避免对收件人形成强烈的价格刺激,让运营企业有空可钻。
事实上,快递柜运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快递企业订立协议,进一步明确柜体使用的权利义务,特别是“谁使用、谁付费”,也可以通过优化快递员使用界面,采用脸部特征识别、分析使用频次等技术手段,精准区分收件人与使用人。
由此可见,快递柜运营企业应当面向实际的使用人——快递企业收费,向收件人收取“超时费”系违规行为。
如果收件人明知超过保管时限而故意不取件,怎么办?
避免这样情况,快递员就要规范投递。使用智能快递柜前与收件人沟通,经其同意后将快件放入快递柜。若因收件人延时取件产生额外费用,即可主张收件人承担。
如果收件人无过失,面对取件时要交纳“超时费”的弹窗提示,又该怎么办?
既可以联系快递员,要求其将自己的包裹取出,按约定的地址投递,也可以直接拨打快递柜运营企业客服电话,直接要求取消当次收费。
收件人能否高效维权,离不开精准监管。有关部门应聚焦末端投递等问题,加大快递行业法规宣传和监管执法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明明白白消费,理直气壮拒绝不合理收费。
目前,智能快递柜行业仍未解决持久盈利问题。智能快递柜的设立和运营,虽属市场行为,但具有一定公共属性。如何帮助智能快递柜运营企业降本增效,是一个社会问题。
例如,场地费占了快递柜运营成本的相当比例,对于位于居民小区的快递柜,可以通过行政指导和社区协商等,推动物业或相关机构予以减免。
总之,企业耍小聪明,必然走不远。从规范收费做起,改进服务,合法合规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违规“超时费”,可以休矣!(安徽时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