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许海峰夺金40年后,我们期待什么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的一声枪响让大洋彼岸的中国举国欢腾:

金牌!中国!许海峰!

这枚金牌,中国人期盼了几十年;这枚金牌,开启中国奥运夺金新篇。

今年是中国夺得奥运首金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体育史的星空,总有一些与许海峰相似的星光熠熠闪耀,照亮体育强国之路。

1908年的南开操场,简易的伦敦奥运幻灯片和著名的“奥运三问”,第一次把奥林匹克的种子播撒到那个落后贫穷的旧中国:“我们何时才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何时才能获得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何时才能举办一次奥运会?”一字一句振聋发聩的自省,从此,不仅是中国体育人的奋斗目标,更变成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

1932年的洛杉矶,23岁的刘长春跨越千难万险,用单刀赴会的爱国与悲壮,只为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亮相于奥林匹克的舞台上。

对此,《大公报》悲壮地写下:“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显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无法承载《大公报》和四万万华夏儿女的殷切期待,但体育强国的梦想从此便在这片广袤的壮美山河中扎下了根。

1952年的赫尔辛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过重重斗争和努力,终于在7月19日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收到了奥委会的邀请信。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领导下,中国代表团星夜兼程,于10日后飞抵赫尔辛基,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村的上空。

新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亮相奥运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赫尔辛基之行也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展示窗口。

从体育竞技的角度而言,赫尔辛基奥运会让中国体育人拓展了眼界,感受到了我国体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国代表团回国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奋起直追。

然而,彼时的国际形势波谲云诡,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无处不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不久,由于当时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的一系列政治化操作,试图分裂一个中国的原则,致使中国奥委会不得不抵制了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更于1958年宣布退出奥林匹克运动。

直到1979年的名古屋,国际奥委会支委会一致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新中国终于再次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4年的洛杉矶,安徽小伙许海峰一声枪响射落首金,不仅击落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旧帽子,更开启了中国军团闪耀奥运的新时代。

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赢得奥运会首金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自为许海峰颁发金牌,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从此,中国健儿在奥运的舞台上,谱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书写了无数激动人心的传奇史诗。

举重名将占旭刚在悉尼的惊天一举,举出了中国体育人一个世纪的坚韧不屈;中国女排在雅典的绝地逆转,彰显了中国健儿永不放弃的顽强信念;刘翔在110米栏的横空出世,向世界宣告了黄种人也能驰骋短跑赛场;全红婵、陈芋汐在东京的惊艳发挥,让我们看到了高敏、郭晶晶、伏明霞等优秀运动员的代代传承。

此外,国乒梦之队同时升起三面五星红旗的“名场面”、中国射击队屡屡完成斩落“首金”的重任、中国体操队长期灵动飘逸的精彩发挥,无不令人记忆犹新,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曾经的“东亚病夫”,是如何慢慢转变为体育大国,并向体育强国迈进的。

263枚夏奥金牌,22枚冬奥金牌。这是40年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10届夏奥会和12届冬奥会后交出的优异答卷。

金牌背后,“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更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内驱力。

如果没有1993年蒙特卡洛以“2票之差”错失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遗憾,就不会有2001年在莫斯科拿到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激动。那是对“奥运三问”跨越百年的回答,更开辟了中国体育史上一个新的纪元。

在“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指引下,从2008年的北京欢迎你,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第一个“双奥之城”,中国体育也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自信,向全球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强音。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奥林匹克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复杂矛盾下,中国奥委会勇立潮头,支持和配合国际奥委会出台《奥林匹克2020+5议程》《奥林匹克AI议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个体育强国在全球体育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北京时间后天凌晨,巴黎奥运会就将正式拉开大幕。

在获得奥运首金40年之际,我们希望看到中华体育健儿向前辈致敬,在巴黎赛场上比出风格、取得佳绩。我们更加期盼,巴黎奥运会能以体育之名,为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