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互联互通”有了重大进展。
9月4日,淘宝发布公告称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并逐步向所有淘宝天猫平台卖家开放。对此,微信支付方面表示目前与淘宝平台商户的功能适配正在开通中。
淘宝与微信支付将逐步“拆墙”
微信、支付宝发布声明的措辞有些许不同,但传达的意思有个共同点——开放造就更大的未来。
备受关注的移动支付互联互通,在这个九月迎来重大进展。
众所周知,阿里与腾讯的商业之争由来已久。
支付宝的诞生、微信支付功能的上线,让阿里与腾讯成为了电子支付渠道的直接竞争对手。双方开始了漫长的用户人群争夺战、商家覆盖争夺战。
曾几何时,阿里宣布暂停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微信上的淘宝店铺链接无法直接打开……相互屏蔽的那几年,虽然起到了保护自身流量生态的作用,但也造成互联网上巨大的数字鸿沟,给用户带去了较差的使用体验。
开放、协作、创新、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支付互联互通一直是各方推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早在2019年8月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就明确对二维支付(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作出设计;2021年9月初,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从当月起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此后多个阵营之间的“墙”开始逐步松动。
自2021年起,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用户亦可在微信中分享淘宝购物链接,并完成购买。
今年8月末开始,消费者还可以使用淘宝特价版App在支付方式中选择新增的微信支付选项进行支付。不仅如此,微信支付已陆续与包括银联云闪付、京东支付、三大运营商旗下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等开展支付互通合作。而美团外卖、酒店开通了支付宝小程序,并开展联合运营活动。
大厂“拆墙”与支付场景互联互通并行,一方面是监管的引导,另一方面也不乏商业因素的考量。
近年来,电商行业变化迅速。大部分消费者的手机里都安装了多款购物App,随时随地灵活切换App进行比价和购买成为新的主流消费行为。流量红利见顶,当下的互联网企业依靠创新模式吸引增量用户存在一定难度,而抱团取暖互相导流,挖掘彼此的存量用户成为大家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思路。
此次互联互通后,淘宝数万亿级别的交易规模,显然可以帮助微信支付拓展增量市场。对于阿里而言,这次的合作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同时,在微信覆盖度更高的下沉市场,淘宝也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的用户。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前尚不足40%。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头部互联网平台在竞争中推动了支付行业的蓬勃兴起。如今,支付行业既是商业平台的基础设施,更是影响经济高效运转和稳健运行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线上支付领域,淘宝与微信支付逐步“拆墙”,实现接口互通,不仅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更重要的是,这或许意味着中国支付领域的统一大市场来临,从而激活更有生机的消费市场。我们也坚定地相信,“打通壁垒,共建共荣”,是中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下一场!
据安徽时评 撰稿:何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