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合肥贡献“缓冲拉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今天下午,记者在合肥科学岛上了解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为此次月背探测提供了软着陆用关键产品--缓冲拉杆,这是固体所继"嫦娥三号"任务之后,再次为"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做出重要贡献。

1

2

3

据介绍,月球背面就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因此,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而且月面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以及月面巡视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面临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带来的巨大风险,在极端条件下部分拉杆将承受更为强烈的冲击拉伸作用。因此,拉杆必须高效、可靠、稳定地发挥吸能作用。同时,由于着陆机构的整体重量受到严格约束,拉杆须在有限的体积、尺寸、重量和塑性变形条件下吸收尽可能高的能量。因此,拉杆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鉴于在保障探测器安全着陆中的重要作用,同"嫦娥三号"一样,拉杆也被确定为"嫦娥四号"着陆系统的关键重要件。

自2007年起,固体所开始承担拉杆材料的探索任务,设计并制备出了各项性能指标及空间环境适应性均优于技术要求的材料及产品。2013年,固体所研制的缓冲拉杆成功保障"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此次又给月背探测提供了软着陆用关键产品缓冲拉杆,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固体所正在承担"火星一号"着陆器缓冲元件研制任务,前期已顺利通过方案以及初样产品验收,并正式转入正样研制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此外,载人登月项目已展开论证,固体所自主研制的缓冲拉杆材料,将有望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长远的作用。

王幸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韩诚 项磊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