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我从包公家乡来”采访团感受商丘包公传统戏曲文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家住安徽庐州府,小包村上有我的门庭……”一段当地耳熟能详的商丘四平调《小包公》,拉近了合肥和商丘两地的距离。11月19日下午,“我从包公家乡来”2020大型融媒体采访团来到商丘市豫剧院,观看了商丘豫剧《包青天》和四平调剧《小包公》,感受流传在商丘的包公传统戏曲文化。

和包公的家乡肥东一样,在商丘,“文学艺术包公”形象同样得到广泛深入地传承弘扬。商丘是“戏剧之乡”,代代传承的包公戏唱红了很多享誉全国的豫剧大师。商丘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心平,以唱包公戏闻名全国,早在1979年他就在彩色电影戏曲片《包青天》中扮演包公,赢得豫剧“活包公”的赞誉。今年85岁的吴心平现场给采访团表演了一段《包青天》,唱腔至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包公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也有他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一面,他爱民如子,我想把包公的人情味唱出来,在传统的戏曲作品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吴心平说,虽然他早已退休,但是仍带了很多学生,经常微信视频指导他们的唱法和动作。

“四平调”是商丘另一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稀有剧种。《小包公》是商丘四平调剧团的代表剧目。小包公的扮演者是四平调大师拜金荣的徒弟拜小荣,今年53岁的拜小荣演了20多年“小包公”,由于小包公的戏曲形象比较少,她自己不断揣摩,以其特有的宽厚明亮的声音和泼辣逼真的表演技艺,成功塑造了包公少年时的艺术形象,唱响大江南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王从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