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2月24日上午,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市财政部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2016年、2019年两次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蛋糕”更大,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十三五”末,全市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600亿元,是“十二五”的 1.9倍,年均增长7.3 %。税收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稳定在85%以上,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全市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达25.1%,较“十二五”末提高0.2个百分点;地方收入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较“十二五”末前进2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过5100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年均增长10.4%,并于2018年首次跨越千亿台阶。五年来,合肥市发行政府债券1108.1亿元,是“十二五”的6.8倍,为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年节约融资成本约15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230亿元,是“十二五”的1.4倍。实施PPP项目20个,撬动社会资本471.8亿元。
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空前
五年来,全市科学技术支出523.8亿元,是“十二五”的4倍,年均增长9.5%。其中,市财政投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资金93.1亿元,支持量子创新院等15个重大项目建设。投入市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资金49.8亿元,投入自主创新政策资金13.4亿元。
减税降费投入力度较大
2016-2018年全市累计政策性减免税超800亿元,2019新增减税降费254.2亿元,2020年1-11月新增减税降费197.7亿元,占全省减税降费总额超三分之一,用财政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 市财政五年投入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449亿元,是“十二五”的 3.9 倍。其中,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定向精准支持,投入75.8亿元,支持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海尔工业园、长安汽车等40个重大招商项目建设,推动打造“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产业集群。
PM2.5、PM10浓度连续七年“双下降”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全市累计投入污染防治资金262.6亿元,年均增长30%,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浓度连续七年“双下降”,巢湖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大建设资金2365.6亿元,年均增长25.9%,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米字型高铁网、“一环八射多联”高速路网加速成形,轨道交通从“零”迈入“网络时代”。五年来,市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预计超过2170亿元,约为“十二五”的2.7倍,年均增长21.5%,有效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县(市)区均衡发展。
为民理财,保障民生
“十三五”时期,全市民生支出预计超过4300亿元,是“十二五”的1.8倍,年均增长1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八成以上。其中,就业投入29.5亿元,是“十二五”的1.5倍,年均增长5.3%,推动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20万人。教育投入802.8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年均增长11.6%,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6所、中小学243所,分别新增学位9万个、28万个。医疗卫生投入346.1亿元,是“十二五”的1.7倍,年均增长10%,有力保障公立医院项目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社会救助投入70.4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年均增长18.2%,有力支持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推动低保城乡统筹范围扩展到县域。市财政牵头实施民生工程,全市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606.4亿元,先后滚动实施项目62个,建成项目点39万多个,惠及全市超过800万群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殷志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39620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