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安徽省两会|人大代表朱红英:建议提升合肥市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2020年冬季以来,合肥市面临着巨大的保供压力,虽然现在已做好采取错峰避峰措施保障民生和骨干企业用气需求的准备,以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需要省有关部门给予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提升的支持。”1月27日,安徽省人大代表朱红英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她将针对合肥市的工商用户和民用采暖用户用气量快速增长、天然气冬季供应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提出提升合肥市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的建议。

天然气需求量需求量快速增长

“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已步入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期。”朱红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预计“十四五”末合肥市天然气消费量约为29.5-38.2亿立方米,相比“十三五”末翻一番,最大日供气量可达1400-1800万立方米,现有储气能力与国家要求差距巨大。

“虽然国家对各级政府、企业的储气能力建设有明确的要求,但目前仅合肥燃气集团等少量城燃企业有一定的液态LNG储罐,远不能满足国家要求。”朱红英坦言,合肥地处南北分界线,冬季用气量对气温异常敏感,近年来的燃气小锅炉用气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居民采暖正逐渐成为刚需,冬夏季用气严重不平衡,而上游供气企业有明确的均衡供气要求,冬季供应城燃企业的指标要依据夏季用气量,合肥市主城区目前的冬夏季峰谷差达到了4:1,冬季供气缺口巨大且会进一步加剧。

合肥市区目前调峰能力较弱

朱红英坦言,目前合肥市调峰能力较弱,调峰手段匮乏。“江浙沪等地区通过建设天然气电厂,利用夏季多用、冬季少用不用,来应对冬夏用气不均的问题,邻省江苏调峰用户较多,且其中的发电用户常年占比达到40%,因此调峰能力较强。”朱红英称与江浙沪等地区相比,合肥市几乎没有调峰用户,天然气电厂等调峰用户严重不足,全市乃至全省的调峰应对能力均十分有限。

此外,与江浙沪相比,合肥无沿海岸线资源,没有LNG接收站的储蓄能力。综合用能成本高。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资源方与输送方分离,气价将呈现冬天价高、夏天价低的态势,与江浙沪相比,合肥市因缺乏调峰用户而必然面临更大的调峰压力、承受更高的综合用能成本。

谈到目前合肥市周边省市加快调峰设施建设的措施,朱红英称,据她了解主要有由政府出资企业本地代建和政府出资企业异地代建两个方式。举例来说,在政府出资企业本地代建方面,如南京滨江LNG应急调峰储配站由南京市政府全额投资25亿元,港华燃气代建,分两期建设16万立方米的液态LNG储罐,储气能力约9600万立方米,建成后对全市统筹供应;武汉安山LNG储存基地由武汉市政府投资,武汉燃气代建,分两期建设5万立方米的液态LNG储罐,储气能力约3000万立方米,建成后对全市统筹供应。

在政府出资企业异地代建方面,如河南省出资委托中海油在江苏滨海LNG接收站内建设27万立方米的液态LNG储罐,储气能力约3亿立方米,由中海油统一设计、建设与运营,建成后对河南省统筹供应。

建议集中建设LNG储气调峰设施

“希望政府牵头协调,集中建设LNG储气调峰设施。”对待目前合肥市现状,朱红英建议,由省有关部门牵头集中建设LNG储气调峰设施,充分保障合肥冬季用气需求。同时牵头组织与上游资源方对接,通过购买LNG接收站储气库资源,增加LNG储气调峰能力,以满足明后年冬季我省天然气的缺口。在中远期方面,建议省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在沿海的LNG储罐建设,研究加快推动在长江沿岸集中建设15-20万立方米的液态LNG储罐,以满足“十四五”末极寒天气下1个月左右的供气缺口需要,停供情况下10天左右的保障。

此外,朱红英提出,希望推动调峰用户发展,提升天然气调峰能力。“可以推动天然气电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调峰项目的建设,优化用气结构,提升安徽省的基础用量,提升气源组织话语权。还可以利用调峰用户夏季增加产能,冬季减少产能的方式,提升天然气调峰能力。”

在优化天然气价格体系方面,朱红英提出要倡导全民节能环保理念。利用价格疏导、传递调峰气价等方式,激励企业主动避峰用气,鼓励企业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利用冬季旺季开展检修等方式,提升冬供保障能力。“培养全民的节约用气的环保理念,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美好安徽’做出贡献。”朱红英说,希望尽快推动滨海线安徽段建设,并争取滨海线的供应向安徽省倾斜,加快建设全省天然气骨干高压管线的建设进度,以保障安徽省各地市2025-2030年的天然气供应。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余康生 徐琪琪

编辑   许大鹏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