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2022安徽两会| 省人大代表王法立建议:打造安徽省大运河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 大运河安徽段承上启下、连贯东西,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安徽地域文化特质,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人大代表王法立提出,建议省级层面在项目资金和文化研究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建设为安徽省大运河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康养文化旅游基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大运河安徽段全长约180公里,其中有水河段约47公里,地下河道遗址约133公里。大运河安徽段现有通济渠泗县段、柳孜运河遗址2处遗产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济渠泗县段是保存最为完好的河段之一,现存有水原始故道28公里,是通济渠唯一一段运河活态遗址,至今基本保存着隋唐大运河的河道形态,是研究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活化石”。

省人代表王法立称,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持续加大投入,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资源,陆续建设了宿州泗县运河小镇、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运河森林公园、运河滨河景观带、淮北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掘展示工程、临涣大运河古镇保护展示等一系列重点项目。

“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资源优势突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条件完善,在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王法立提出,建议我省省级层面在项目资金和文化研究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建设为安徽省大运河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康养文化旅游基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王法立提出,建议我省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将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作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建设试点,纳入省级专项建设规划,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建设项目库,统筹省级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等予以支持,“同时要提供专业智力支持,建议成立安徽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研究机构,组建专家咨询智库,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借助国家、省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给予业务指导。”

此外,王法立建议,我省要加强文物考古研究,建议成立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借鉴安徽省社科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建设集考古挖掘展示、学术交流、运河文化研究等为一体的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开展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考古挖掘研究。

孙怡然 梅辰 刘伟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余康生 江振焕  徐琪琪

编辑 王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