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2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今后,安徽将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并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安徽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883.2亿元
“十三五”期间,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科技创新指标大幅提升,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883.2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370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4件、高新技术企业8559家,分别是2015年的2.05倍、2.5倍、3.6倍、2.7倍。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80人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幅达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000家。
2025年 “科大硅谷”将吸引超过10万名优秀人才
根据《规划》,安徽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打造国家多学科创新发展支撑平台。推进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建设和运行。
聚力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高标准建设量子中心、人工智能小镇、金融小镇、科学岛“科创走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国际交流区和成果展示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区。将“科大硅谷”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的示范工程,到2025年,“科大硅谷”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
提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级,完善区域创新互助合作机制,支持合肥、芜湖、蚌埠市争取高新区适度扩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等合作共建园区。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到2025年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100家。
支持中国科大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为强化基础研究力量,安徽将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推动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安徽科教资源的融合,引进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来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研发中心。支持高校积极建设专业学院,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安徽大学建设未来学院。
同时,实施更大力度的创新人才招引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中心。争取从部属高校特别是沪苏浙高校选派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到我省高校担任校长、副校长、学院院长、执行院长、学科带头人等。力争到2025年,扶持在皖创新创业的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数达到400个。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编辑 许大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