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即时看 »

安徽省消保委发布提示:“美白针”“溶脂针”没有得到正式批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3·15晚会曝光了医美培训内幕,让人触目惊心。依据日常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3月23日,安徽省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美容忽盲目,医美需慎重”。

合法医美有三个条件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清生活美容、医疗美容、合法医美三个定义。

生活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打针(如,水光针、超声刀)、纹绣、激光、针灸减肥、抽脂瘦身、腋臭手术、毛发移植等都是医美项目。

合法医美指合法医美机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合法医美医生(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证)+合法医美药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准字号医疗器械注册证)。

上述三个条件,必需同时符合才是合法的医美,只要少了一个就是非法的。即使是合法的医美医生在无许可的美容院开展医美服务也是非法的。3·15晚会曝光的学员“资质全无,6天速成”培训后就可以进行针剂注射、埋线、除皱项目迅速上岗的行为更是典型的非法医美。

“美白针”“溶脂针”没有得到正式批准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医美项目时应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一:“美白针”“溶脂针”是常见的医美项目。当前市场上关于“美白针”“溶脂针”宣传很多,似乎是简单的医美项目。但是恰恰相反,目前这两个项目在我国没有得到正式批准,消费者在市场上和广告中看到的都是不合法的,正规守法的医美机构和医生是不会给消费者注射的。

误区二:仅看许可不看范围。合法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会载明有经营范围和允许的手术级别项目。因此在有资质的机构中仍要进一步确定你所接受的美容手术服务是否是在许可范围内,超范围的服务也是非法的。

误区三:产品+服务,预付更划算。在日常消费中有很多机构,会把产品和服务,以高折扣、高优惠、高返还的手段,打包卖给消费者,这种套路营销消费者一定不要轻易上当,如购买一定要保留书面证据,别轻信口头宣传。同时消费预付金额不可过大(依照国家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例如上海文峰案就是如此。

最后,安徽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医美消费一定要保留好病历、诊断证明收费凭证、合同协议等相关资料多收集保留证据,有备无患自觉抵制非法医美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举报举报电话:12315、 12345。

梅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baoliao@ahwang.cn),24小时新闻热线: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baoliao@ahwang.cn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