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下跌,钢琴教育“绷不住”了

学的人少了,老师的课程排不满了,产品忽然不好卖了、价格明显下跌了……往年红火的钢琴生意,最近遭遇断崖式下跌,引起舆论关注。

有媒体引用一个钢琴厂老板的话说,去年有一半钢琴厂倒闭了。以前五六万块买的钢琴,如今5000块出手都没人要。

实际上,这个过程并非突然发生,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钢琴悄然变化的“命运”背后,是中国家长的理性价值回归。

钢琴是现代乐器的王者,一直被认为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不仅能训练孩子对乐器的掌握程度、提高音乐审美,据说还能促进智力发育。正因钢琴笼罩在种种光环之下,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其青睐有加。

孩子们聆听钢琴老师现场演奏   程健/图

大家回忆下,早几年的城市小区,每到夜晚,都能听到叮叮咚咚的钢琴声,时不时伴随父母咆哮和孩子哭声——不用问,这一定是家长在逼着孩子学钢琴。

我们知道,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历来是不遗余力投入。既然钢琴有种种好处,但凡家里有条件,不管自己会不会、懂不懂,把孩子送去学钢琴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需求之下,钢琴在相当长时间里被认为是城市中产以上阶层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家庭称之为“标配”不为过。

有需求就有供给,从钢琴的生产到销售,从培训到考级,钢琴需求量一路飙升。教育层面的巨大需求,诞生了一个庞大的钢琴产业链,钢琴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不过,钢琴教育在中国走红,不完全是家长从音乐本身出发,也不完全因为孩子喜欢钢琴。中国家长之所以认可钢琴教育,更多是因为可以考级,而考级成果可以应用到小升初、初升高场景之中。

那些年,以“素质教育”为名的招生政策,让家境较好的家庭“获益良多”。在自主招生、获奖评优之时,他们总能掏出更多证书、拿出更多砝码,让自己孩子的路越走越宽。

于是,这场中产以上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一路水涨船高,最终到了令人叫苦连天的程度。

“双减”应运而生,既是为中小学生家庭减轻教育负担,更是逐步恢复教育的公平性。一项项与教育无关的竞赛、考证被清理出招生评价体系,一个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班被逐一叫停,以钢琴为代表的校外培训市场开始萎缩。

学生跳绳社团成员在训练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图

从一开始的“双减”到最后的雪崩,萎缩过程其实延续了几年。其间叠加新生人口基数下降等因素,课外培训市场的需求早已处于下降区间,只是之前交过费的家庭还在继续学,市场感受不明显。温水煮青蛙,正因行业没有察觉到市场的转型,才会有一种断崖式的感觉。

新闻报道引述市场人士所说,“钢琴的销量开始急剧下降也并不是从今年开始的,最早从2019年开始就有下降的趋势。2020-2022年算是比较惨,从2023年4月开始就是断崖式下跌。”

根据中国乐器协会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乐器行业232家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28%,利润下降43.35%,全行业利润率只剩6.59%。

作为国产钢琴龙头企业的珠江钢琴,2023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更是迎来暴击。

2023年一季度,这家公司营业收入3.73亿元,同比下降了22.54%,净利润3072.64万元,同比下降42.09%。

2023年第二季度,珠江钢琴单季度主营收入2.61亿元,同比下降28.6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45.75万元,同比下降了149.15%。

如果把“双减”效应视为家长的理性回归,那么市场的多样化选择则让钢琴学习实现了价值回归。

一方面,长期笼罩在钢琴上的光环正在褪色,过度拔高钢琴地位的风气得到了“祛魅”,家长们已经能够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钢琴这一事物对孩子的意义。

另一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音乐细胞,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在发展,形势在变化,钢琴不仅要和其他乐器竞争,还要和其他兴趣爱好pk。与其他乐器相比,钢琴已经没有了辅助升学的优势,在务实的家长看来,一本证考来没什么用。

不仅如此,钢琴价格不菲,本身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难度大,成本一时半会也降不下来,光是购买成本便足以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此外,虽说近年来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在不断增长,但是要摆一个硕大的钢琴在家里,必然挤占了生活空间,加之练琴的时候还得“搭进去”一个家长,性价比着实不高。

孩子们的多彩假期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图

与其他兴趣爱好相比,如今家长可能更加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本来平时的学习压力就够大了,与其业余时间还是坐着练琴,不如让孩子们更多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平时如果有时间,要么旅游、徒步,接触大自然,要么去博物馆、纪念馆参观,或者就去踢球锻炼,强身健体。

这些年,因竞争压力过大而导致英才早逝的案例也提醒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考虑到学习钢琴需要的是紧张的训练、自律的要求,与放松身心的氛围一点不搭,遭到“冷落”或许也是必然。

可以说,不仅在中国,钢琴在国外的需求也处于持续下降的过程之中。告别“人人学钢琴”的狂热时代,不过是人们从多年来的内卷喧嚣中清醒后,实现的一种理性价值回归。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