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 | 农村赡养父母,儿女该平等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起赡养权纠纷。

江苏泰州一对八旬老人,因身体原因需要子女赡养,但女儿却认为父母一直偏心哥哥,所以拒绝赡养。被告至法院后,女儿坚持认为农村的传统是由儿子来赡养父母。经过法院调解,各方最终达成协议,两名子女每月给付赡养费850元,并分摊医药费。

这个案例被报道后,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农村的老人往往偏心,儿子获得资源多、继承遗产多,自然应该赡养更多。

有评论者认为,一些农村地区传统观念依旧盛行,儿子往往被视为家庭的继承者,而女儿出家后就成为“外人”,不享受继承权利,因此女儿不养老是传统社会的习俗安排。司法裁判应该考虑实际社会背景,灵活掌握判决结果,否则有悖实质公平。

以上质疑归结为一点,就是女儿得到的父母施惠更少,养老却要求儿子女儿一个样,不太公平。说得学术一点,就是权利义务不对等,农村女儿享受的权利少,却要付出一样多的义务。

很多网友认为女儿应该少付点赡养费

在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下,父母认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给予女儿的经济支持和关注比儿子少,对女儿的养老期待也远低于儿子。

在一些农村地区,女儿只要在年节回家看看父母,生病时协助照料,即被认为尽了孝道。对儿子的期待则不同,父母年老时往往要由儿子儿媳照料生活起居。传统模式下,女儿得到的资源少,父母对女儿回报的期待也低。

现代社会的矛盾点出现在追求男女平等。法律制度基于男女平等的价值观,规定了子女同等的继承权和赡养义务。网友们的不理解,实际上是传统的行为模式与现代法律制度不匹配造成的。

那么司法在裁判时,到底是应该考量传统行为模式,适当变通,还是应该坚持现代法律价值追求,坚持依法裁判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后者。

其一,成年子女为何要养老?有人说因为法律规定了赡养义务,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孝道,这些答案都没有错。但这些制度和文化归其根本,是父母于我们有生养之恩。

赡养父母的依据并不是父母生前给了我们几套房子,或者死后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而是因为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从这个角度看,以所谓的父母偏心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说法便不攻自破。

其二,付出赡养费只是赡养父母的一种形式。光出赡养费不能认为就尽到了赡养父母的义务,为人子女千万不要有给点钱就算尽孝的心态。陪伴和照料父母,也是不容忽略的赡养内容。

当代社会的老人,年老时真正缺少的往往并不是金钱,而是子女的陪伴和照料。所以,在出赡养费上平均分摊,也不代表在尽赡养义务上付出完全一样,难以据此得出案例中女儿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结论。

其三,法律是普遍适用的准则,强调的是规则平等。个案正义虽然重要,但不能以改变、曲解法律为代价。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求法律和司法照顾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实现绝对的公平,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却难以实现。

在中国法庭上审理的每一起赡养费案件都要适用相同的法律,如果逢个案便修改,法律的权威难以维系。

法律和法院在要求女儿同儿子一样支付赡养费的同时,也同等保护女儿的继承权和其他亲权。这就是规则平等的含义。

我们要理解法律应然与生活实际的差异。法律上的应然状态是男女平等,现实中有父母对待子女不平等,并不代表法律鼓励这种行为。现实中如果父母虐待甚至遗弃某个子女,自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如果父母只是情感上有所偏爱,则属于情感领域,法律无权也无法干涉。

其四,对偏心的理解比较主观。有时候父母哪怕不偏心,也会有个别子女觉得父母偏心。如果要求法院去一一查证,父母是否偏心,是否厚此薄彼,难以操作。

且无论父母偏心与否,大部分父母都养育子女到成年,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用法言法语说,父母履行了自身的义务。既然父母履行了抚养义务,成年子女就应该履行赡养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陈思汗/摄

另外,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持是一种馈赠,而不是义务。从法律上来说,父母如何处置他们的财物,完全是他们的自由,并没有规定父母对子女的馈赠必须一样多。

中国的父母大多愿意把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中国父母慷慨且爱子女,并不是他们有义务那样做。

实际上,成年子女只要不把父母的馈赠认为是理所当然,就无所谓公平与否。强行要求父母均分关爱和财物,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当然,父母厚此薄彼虽然不违法,但容易引发子女之间的嫉妒和嫌隙,影响家庭和睦,还是应当尽量避免。

其五,法律除了规范作用,还有引导作用。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法律规定男女平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

如果法院判决案例中的女儿不承担或者少承担赡养费,可能有什么结果呢?众多女儿们是不是都可找出父母处事不公的几个案例,来要求免除或者减少自身的赡养义务呢?

在当代社会,当然仍有不少人思想、行为不符合现代价值标准,但法律不宜去适应、妥协这些旧俗,而是要坚持自由、平等、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稍加时日,相信会起到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的作用。

所以,在赡养老人上讲儿女平等,无可指摘。(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