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语丨这份公文伤了谁?

日前,湖南长沙县市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一份县卫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全文仅200余字,却有包括“技护车”“整领学习”“关似事情”等多达7处错别字。

11月25日晚,长沙县卫生健康局就此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查,11月21日,工作人员将投诉回复件使用电脑软件转换成电子档,未对电子文档进行校核便直接打印成红头文件,盖章邮寄至投诉当事人。在工作过程中,该局相关责任领导及工作人员因工作责任心缺失、履职不到位导致严重工作失误。

目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调查,相关责任领导已按程序启动问责。长沙县卫生健康局已向投诉人重新寄送《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

网友表示,一份回复市民反映情况的公文,竟然如此随意,真的应该反思。

代表着政府部门形象与权威的公文,本应字斟句酌、严谨无误,却出现如此多的低级错误,让人瞠目结舌。

这不仅让群众对公文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更对涉事部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表示怀疑:作为整天与群众打交道的民生部门,在对待群众急难愁盼时,他们真的“走心”了吗?

政务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错别字连篇的公文严重损害党和国家机关的形象。公文出现低级错误,表面上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所致,但涉事部门应该深刻反省,须更多从自身找原因,从作风上挖病根,举一反三、汲取教训。若不大力改进作风、从严从实管理,类似的尴尬问题还会发生。

文风折射作风,作风连着民心。严肃的公文出错,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关注关切放在心上。

作为人民公仆,与群众打交道,关键是要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来办,有真心、真情和真诚,少一些敷衍,多一些诚恳,真正让群众放心、称心、开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文盖着红色印章,特别是对外公开回复,有着严格的草拟、审核、签发、复核、分发等程序,表述准确、字词规范是底线要求。

一篇错别字连篇的公文顺利“出炉”,只能说明严格的公文拟写、签发流程空转,“认认真真走过场”。

如果起草文件的工作人员和审稿、签发的领导履行公文下发程序,认真把关、严格审核,就不难发现、纠正文中的错别字。

树牢规矩和程序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每一稿当最后一稿,每一环节当最后环节,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审之又审,就能做到零失误、零差错、零延误。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根治马虎、松散的工作作风,需要认真执行追责问责机制,无论错误大小,都应该严格按章办事,认真追责。

一些部门制定的工作制度和问责机制被架空,未能有效落实,对工作人员违反程序、规定和纪律的小过错睁一只眼闭只眼,掩盖矛盾、息事宁人,久而久之,工作人员也就习惯了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只有让犯错者承担过错责任,付出应有代价,才能让其心生忌惮,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勤勉,履好职、尽好责,才能避免发生类似错字文件的荒唐。

事不二过,错不重犯。

人们常说,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愿这份错别字连篇的“奇葩公文”,能成为各职能部门的一次警示和教育。(安徽时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