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离了“阿贝贝”睡不着觉,该咋戒掉?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将一块破破烂烂的布视若珍宝,出去旅游忘了带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彻夜失眠。

哪怕都盘包浆了都不肯清洗,因为这会让物品的“独特气味”消失。这样的情结也许会陪伴人的一生……它就是“阿贝贝”!

医院供图

“阿贝贝”是什么

“阿贝贝”通常表现为婴儿时期的枕头、衣服、毛毯等柔软物品,表现为孩子对某些物品产生特殊的偏好和依恋。在心理上有一个专有的名词,称之为“过渡性客体”。

新环境里“阿贝贝”能够带来安慰和安全感 

好神奇!破烂不堪的“阿贝贝”竟有这么大魅力?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海生表示,人们小时候对于“摸摸”的依赖源于深厚的情感连接,随着成长,这种依赖逐渐演变为习惯性的安抚行为。

当面对新环境或处于焦虑状态时,“摸摸”成为心理上的支撑,带来安慰和安全感。这种行为反映了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一种应对机制,即通过特定物品或行为来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而“摸摸”则是过渡性客体的典型例子。

过渡性客体的概念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提出,用于描述婴幼儿依赖的物品,如毛毯或玩具,以缓解分离焦虑并寻求安全感。虽然过渡性客体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但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可能依赖特定的物品、活动或习惯来处理情感问题,这些同样可以被视为过渡性客体的延伸。

“阿贝贝”要不要戒掉

“阿贝贝”是一种正常现象,帮助孩子走向独立,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发现孩子过度依赖了,影响到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甚至带来了负面情绪,就需要进行干预。

相较于婴幼儿,青少年对过渡性客体的依赖程度通常较低,他们更有可能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这些物品或习惯来应对情感问题。此外,青少年的过渡性客体形式更加多样,可能是某个幸运手链、特别的衣物或纪念品。

张海生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会放弃早期的过渡性客体,转而利用过渡性空间来建立自我稳定性与安全感。不同于过渡性客体,过渡性空间更像是一种心理状态,人在其中通过创造一个精神世界来平衡内在与外部现实,从而获得安慰和满足。

虽然这一概念看似复杂,但实际上,许多成年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创造过过渡性空间。如今,他们可能不再需要儿时的“阿贝贝”、幸运手链或特别的衣物。当他们回想起这些物品或看到类似的东西时,仍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快乐和满足感。(据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