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包肉办公室”,这扇门能不能开?

锅包肉也要有办公室了?

近日,“吉林市拟组建锅包肉办公室”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世界锅包肉大赛赛事情况新闻发布会宣布,吉林市将以世界锅包肉大赛为契机,着力将锅包肉打造成地标美食,将吉林市打造成为“世界锅包肉之都”,拟组建吉林市餐饮名品推广办公室暨锅包肉办公室。

面对舆论关注,吉林市委编制办方面回应称,拟组建锅包肉办公室是由吉林市商务局动议,目前正在研究、论证当中。该机构只是一个挂牌机构,由吉林市商务局安排局内业务相近的科室承担,不增加任何额外编制。

当地编制办的回应没有回避舆论关切,但能否平息争议,仍然有待观察。

“西瓜办”“馒头办”“生猪办”……过去,各地存在各类五花八门的“协调机构”。叠床架屋的这“办”那“办”,等同于舍简求繁。一方面,可能增加审批寻租可能,让民众这事那事更“难办”;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人力财力等支出,浪费了本该用在刀刃上的财政资金。

因此,十多年前这类奇葩机构就遭遇了大范围整治。据媒体报道,“被砍掉的多达13万余个”。

诚然,“锅包肉办公室”不涉及审批设限,也不增加额外编制,但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依然存在。

毕竟,想将锅包肉打造成地标美食,将吉林市打造成为“世界锅包肉之都”,当地商务局已是既有职能部门,“甩开膀子加油干”即可。组建“锅包肉办公室”,似乎缺乏十足的必要性。

吉林市举办锅包肉大赛。张楠/摄

不否认,有些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由高层领导“挂帅协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是,所谓的“锅包肉办公室”,是由吉林市商务局内业务相近的科室承担,不具备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性质。那么,它的存在意义,多少有些让人存疑。

如果当地商务局与其他相关部门已经形成共识,“拧成了一股绳”,没有这个“办公室”,也不见得不能成事。当下,“办公室”“领导小组”本就不少,很多部门的工作压力本就不轻,“锅包肉办公室”的组建,当更加谨慎。

排除上面所有问题,“锅包肉办公室”难免还会遭遇质疑。

行政机构的设置,是为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的。“锅包肉”虽然是知名东北菜,终究不过是众多美食中的一种。当地为了推广“锅包肉”,单独为其设立办公室,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突出的公共指向。“锅包肉”与“办公室”混搭,从观感上来说也显得极不严肃。

揆诸互联网,网友的调侃并不少。比如,有网友就表示,锅包肉有了办公室,回锅肉、麻婆豆腐、毛血旺可要坐不住了。

目前,“锅包肉办公室”的组建,仍处于动议和研讨阶段。对于舆论场上的各种声音,无论赞同还是批评,当地不妨耐心听听,作为决策参考。

无论如何,组建“锅包肉办公室”当慎重。它的这扇门,不宜随随便便打开。(据安徽时评微信号,张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