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自语】自我覆盖

真的有两部《默杀》,导演都是柯汶利。

一个产地马来西亚,一个产地中国大陆。

《误杀》比《误杀瞒天记》差在翻拍,气质上顿挫有余,沉郁不足;《默杀》比《误杀》复杂,强调的是反转,故事刻意匠气太重;中国大陆默杀和马来西亚默杀相比,据说主要问题还是,塞得太满了——我没看过2022版的《默杀》,不好评价。

但是柯导演翻拍了柯导演自己的作品,是实情。因为这部“18岁以下观众谨慎观看”的《默杀》的上映,冲上热度的有两部电影:2022版豆瓣评分7.9分的导演在马来西亚完成的《默杀》,以及岩井俊二监督的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眼前阵容更豪华的公映中的《默杀》,目前在豆瓣只有6.9分,评价非常两极。

观影难度和阅读难度是一致的,埋包袱埋梗玩一票大的,让《默杀》的野心勃勃昭然若揭,所以作品的整个气象非常有侵略性,美丽有侵略性,丑陋当然也有。从这个角度说,“全员恶人”这种说法,和“谨慎观看”一起,形成了对观众的刻意询唤。大众传媒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热搜只是被放大的噱头。尤其是,这又是一个被架空的城市,天南海北人南腔北调集,其实倒不突兀。但是架空本身就是露怯,毕竟,你不是科幻。

翻拍一年前自己的作品,基本架构没变,是资本敏锐的嗅觉。校园霸凌是个热门赛道,像头两年的“美女荷官在线发牌”。那柯导AB角的两部《默杀》,这1.0分差在哪里。一部分是观众逆反情绪,另外一部分是什么?有在去年上影节看过马来西亚版《默杀》的同行说,“沉默和冷漠”被沉淀得更多。

反面就是公映版《默杀》的问题,发出的“声音”太多,暴力镜头,一锤一个,对仗的是《周处除三害》的一枪一个;镜头语言非常丰富,各种类型电影的手段尽皆施展,可以用丰盛来形容,下半程争取不让你喘气,满满的谜团与反转。满的问题,就是损。满的问题,就是累。这么说不是矫情,而是电影本身开始矫情。

这时候就要搬出另外几部电影。

王千源的《彷徨之刃》,不如《默杀》,无力;被吹上天的《年少日记》,不如《默杀》,更用力。发力要么是寸劲,要么是绵掌,太多太少都有问题。而另外两部就要高级很多,是枝裕和的《怪物》和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你为什么会成为怪物,你为什么会相信美好的事物。

我也没觉得王传君和吴镇宇有多好,只是相较于这大半年的国产电影而言,不算差。比较有贴近性和可比性的是《涉过愤怒的海》,你说,王传君演得比黄渤好吗?王传君只是走出了《爱情公寓》的关谷神奇,但还没走出《我不是药神》的吕受益。用力的和不用力的表演,我心里有两个巅峰:菲尼克斯和《小丑》,霍普金斯和《沉默的羔羊》。还记得吗,霍普金斯拿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沉默的羔羊》,加起来的戏份只有大约16分钟。(蒋楠楠)

—— 本文由大皖新闻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返回顶部